您的位置:爱篇么 > 八卦 > >正文

​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摘要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纪南音没有原型,她是虚构的人物,其身份是被派到上海辅助陈毅的经济专家。 看过电视剧《破晓东方》,观众们被“纪南音”这个人物给惊着...

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纪南音没有原型,她是虚构的人物,其身份是被派到上海辅助陈毅的经济专家。

看过电视剧《破晓东方》,观众们被“纪南音”这个人物给惊着了,不少人因为“纪南音”而选择了弃剧。

一个“以一敌百”的美女经济专家,私刻“萝卜章”火线策反非她莫属,肃清内奸少不了她,海外货运她有渠道,锅炉技改她也在行。

就连说服“上海皇帝”杜月笙、教陈毅市长学骑自行车这样的事情,离开了“纪南音”都不行。

事实上,在上海解放前后一个阶段,“萝卜章”-确有其事,而“纪南音”则另有其人。

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电视剧《破晓东方》剧照一

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哪哪都有“纪南音”!

“纪南音”是虚构的人物,是一系列原型人物的化身。

在不少影视作品中,一个虚构人物往往集合了好几个原型人物的特点,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最终塑造成深入人心的荧屏形象。

但是,“虚构”也要有个“度”,《破晓东方》中的“纪南音”明显“出格”了。

刚一出场,“纪南音”就受到了毛主席、周副主席和陈老总高规格的接待,这个女经济专家俨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国宝”。

很快,“纪南音”就在上海大放光芒了,不过,令人啧啧称奇的是,“纪南音”的“首秀”并不在她擅长的经济领域。

为了策反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副司令刘昌义,经济专家“纪南音”冒险深入敌后游说刘昌义投诚起义。

关键时刻,“纪南音”居然模仿陈老总的笔迹,写了一份证明刘昌义投诚起义的文书,并私刻了一个“萝卜章”,最终促成了刘昌义的投诚。

如此说来,“纪南音”是解放上海的大功臣,功劳之大,涉猎面之广,横跨经济、军事、外交、工业设计等众多领域。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纪南音”无所不能,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纪南音”!

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电视剧《破晓东方》剧照二

比如,策反刘昌义的时候,“纪南音”突然成了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副司令刘昌义的侄女,因而可以自由出入国民党军机要冲,如入无人之境;

再比如,查处上海“证券大楼”的时候,“纪南音“恰好”有一个投机商身份的表哥,因此,“纪南音”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一举击败兴风作浪的投机客;

抓内奸,“纪南音”巧施“打草惊蛇、引蛇出洞”之计,轻轻松松就“钓”出了隐藏在市政府的国民党潜伏特务;

跟外国人打交道,陈毅市长身边缺少懂英语的人,好在有“纪南音”这样的人才,陈毅市长这才有了一个翻译;

荣毅仁在进出口物资时遇到了困难,陈毅市长一筹莫展,关键时刻,“纪南音”的父亲横空出世,一番斡旋之后,轻轻松松地帮助荣毅仁渡过了难关;

在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工程师在进行锅炉技术改造时遇到了困难,没想到,“纪南音”在“锅炉”方面也是行家里手;

去香港邀请轮船公司大老板秦声鸿回上海的时候,秦声鸿的行动遭遇国民党特务阻扰。

关键时刻,“纪南音”三言两语就说服了“上海皇帝”杜月笙,让杜月笙出面“摆平了”国民党特务(那帮“小赤佬”),秦声鸿这才得以离开香港;

为了厉行节约,陈毅市长决定不坐小轿车,改骑自行车。

可是,陈毅市长学骑自行车非常困难,“陆秘书”怎么教也教不会。

就在这时,又是“纪南音”大显神通,刚一出手,陈毅市长就学会了骑自行车。

反正一句话,哪哪都有“纪南音”,事事少不了“纪南音”。

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电视剧《破晓东方》剧照三

假如没有“纪南音”

如果没有“纪南音”,第27军将会付出更大的牺牲,上海的解放也许会推迟很长一段时间;

没有“纪南音”,陈毅可能很难打赢“银圆大战”和“两白一黑之战”;

没有“纪南音”,潜伏在市政府的敌特分子很可能难以被发现,可能危及陈毅市长的生命安全;

没有“纪南音”,陈毅市长将没法跟外国人交流,上海发电厂锅炉改造也不可能成功,荣毅仁的纱厂将会停产,轮船公司大老板秦声鸿将回不了上海;

没有“纪南音”,陈毅市长也许永远都学不会骑自行车。

总而言之,如果没有“纪南音”,陈毅市长和上海市政府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电视剧《破晓东方》剧照四

摇曳生姿、顾盼生辉,火线策反岂能如此儿戏。

“纪南音”毛遂自荐、自告奋勇潜入“国统区”搞策反,因为她是国民党淞沪警备区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的侄女。

于是,一身戎装的“纪南音”摇身一变,变成了着旗袍、穿高跟鞋的国民党高官太太,轻轻松松地进入了刘昌义戒备森严的府邸。

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电视剧《破晓东方》剧照五

我想,这样的情节设置,无非就是为了突出“纪南音”这个虚构的人物。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严重偏离了历史事实。

在整个策反刘昌义的过程中,有三个人非常重要,他们分别是:

解放军第27军81师政委罗维道,上海地下党负责策反工作的田云樵,还有已经被田云樵成功策反的原国民党少将军官王中民。

其中,罗维道政委是解放军方面的谈判负责人,王中民将军是具体的联络人和执行者,田云樵则是整个方案的幕后策划人和推动者。

由此可见,这次策反行动开展得非常谨慎,而且,田云樵最初想要策反的人也不是刘昌义,而是国民党第51军军长王秉钺。

但是,王秉钺却在犹豫中错过了投诚起义的最好时机。

1949年5月12日,40多万人民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围攻上海。解放军攻势淋漓,除了吴淞口之外,上海周围地区很快就全部获得了解放。

14日,国民党第51军兵败白龙港,军长王秉钺当了解放军的俘虏。

眼看上海就要守不住了,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准备带领亲信部队逃离上海。

让谁接收当前的烂摊子?汤恩伯首先想到了长期赋闲的杂牌军将领刘昌义。

于是,汤恩伯决定委派刘昌义出任国民党第51军军长,同时担任淞沪警备副司令。

汤恩伯交给刘昌义指挥的三个军分别是第51军、第21军和第123军。

第51军是东北军,第21军是川军,第123军是由苏北民团改编而来的部队,三个军清一色都是“杂牌”部队。

把“烫手山芋”扔给刘昌义之后,汤恩伯等人就带领5万嫡系部队从吴淞口逃离了上海。

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电视剧《破晓东方》剧照六

此时的刘昌义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刘昌义此前长期没有兵权,现在,汤恩伯主动把三个军的兵权送到了自己手中。

忧的是,出身于西北军的刘昌义担心,这三个“杂牌军”未必听自己的指挥。

尽管如此,对刘昌义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原来,早在1948年,刘昌义就秘密搭上了“民革”这条线,“民革”给他的指令是:“相机起义,迎接解放”。

所以,刘昌义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汤恩伯甩给他的“烫手山芋”。

接下来,刘昌义立即与“民革”取得了联系,希望“民革”派人跟自己一起去见陈毅司令员,共同商量如何起义、何时起义等问题。

然而,“民革”一时派不出合适的人选,于是让刘昌义直接去找中共地下党员田云樵。刘昌义只能派自己的副官前去寻找田云樵。

可是,眼看解放军就要攻击市区,刘昌义的副官迟迟没有回来。

就在刘昌义心急如焚的时候,解放军方面也在想方设法联系51军,不过,解放军想要联系的人不是刘昌义,而是第51军军长王秉钺。

有人要说了,王秉钺明明在几天前就已经被俘了,作为上海地下党的负责人之一,田云樵难道不知道这个情况吗?

事实上,由于田云樵当时还处于“地下工作”状态,所以,他并不清楚解放军在军事上的具体进展情况。

因此,田云樵此时根本不知道王秉钺已经被俘,他给王中民下达的指令仍然是“劝说王秉钺放弃抵抗”。

王中民是国民党第51军军长王秉鉞的老乡,他跟王秉鉞的私交也不错,所以,王中民是劝说王秉鉞投诚起义的最佳人选。

王中民去国民党第51军的时候,敌我双方正在激烈对抗之中。

为了让王中民安全抵达第51军军部,解放军先行停止了射击,并让旗语兵示意对方停止射击。

可是,第51军依旧不停地开枪射击,王中民根本没有办法前进一步。

无奈之下,王中民在一张大白纸上写了“和平使者”四个大字,然后高举着这张白纸向前走去。

看到“和平使者”四个字,国民党军这才停止了射击,王中民终于越过火线,成功到达了第51军军部。

一到军部,王中民大失所望:第51军军长已经不是自己的同乡好友王秉钺。

看到王中民,刘昌义也很失望。

刘昌义翘首以盼的是解放军派来的联系人,没想到却来了个国民党少将。

好在王中民与刘昌义都是“西北军”的熟人,所以,王中民也就“将错就错”,干干脆脆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王中军说:“昌义兄,我已经不是国民党的人了,今天我是代表解放军来找你的”。

刘昌义将信将疑地说:“你让我怎么相信你的身份呢?”

王中民说道:“这样吧,我这就给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打电话,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直接向他询问。”

得到刘昌义的许可之后,王中民拨通了田云樵的电话,然后把电话筒递给了刘昌义。

田云樵在电话那头表示:“你可以去81师跟罗维道政委面谈,不管成与不成,我们绝对保证你的安全。”

当天傍晚,刘昌义轻车简从,悄悄地来到了解放军第27军81师。

见到81师罗维道政委之后,刘昌义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51军可以停止战斗,但是,我们这是火线起义,希望贵军能够承认。”

另外,刘昌义又说:“起义成功之后,我们要求保留第51军的番号和建制。”

罗维道政委说:“是‘起义’还是‘投诚’,这个问题我要请示军部之后才能答复你,不过,番号和建制是肯定不能保留的!”

刘昌义说:“我是否可以直接跟聂军长谈?”

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电视剧《破晓东方》剧照七

与聂凤智军长通话之后,罗维道答应了刘昌义的要求。

当晚19时过后,刘昌义乘坐美式军用吉普车赶往虹桥路,在解放军第27军前沿指挥所,刘昌义见到了解放军第27军军长聂凤智。

谈判开始后,刘昌义首先向聂凤智透露了汤恩伯已经登舰逃离上海的消息,然后又详细介绍了国民党守军的具体情况,他想以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起义的诚意。

聂凤智军长说:“刘军长有意弃暗投明,这个做法是明智的,我代表解放军表示欢迎。”

刘昌义说:“希望贵军能够认定51军为‘起义’,并给予‘起义’的待遇,并允许我们保持原有编制、待遇。”

聂凤智摇摇头说:“不行,你部是在我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考虑放下武器的,与‘起义’的性质有根本区别,这是客观情况。”

究竟算“起义”,还是“投诚”,双方进行了“马拉松式”谈判,最后,刘昌义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实。

聂凤智军长坦率地说:“尽管如此,我军还是会给刘军长等一些贡献较大的人员特别优待。”

谈判结束之前,聂凤智军长与刘昌义商定:刘昌义所部于26日中午12时前撤往江湾附近待命,原防区由解放军负责接防。

聂凤智军长同时告诉刘昌义:“请刘军长转告21军和123军,凡拒不接受命令者,我军将坚决、彻底地解决之”。

“萝卜章”-确有其事,“纪南音”-另有其人

回到第51军军部之后,刘昌义又有了新的担忧。

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第27军军长聂凤智

刘昌义想,尽管已经跟聂凤智军长有了口头协议,但是,“口说无凭”,万一以后发生变故怎么办?

于是,刘昌义给聂凤智打去电话,提出要面见陈毅司令员的要求。

刘昌义认为,只有见了陈毅司令员的面,或者看到陈毅司令员亲自签发的“手令”,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

聂凤智军长在电话里说:“这件事情我已经向陈司令员汇报过了,陈司令员的手令就在我这里。”

其实,聂凤智说这句话的时候,陈毅司令员正在几十里开外指挥作战,即使写了“手令”,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送到第27军军部。

放下电话之后,聂凤智马上让人找来一根萝卜,他拿着一把刺刀,有模有样地雕刻了一枚四四方方的“萝卜章”,上面刻了四个字-“陈毅之印”。

紧接着,聂凤智写了一纸接受国民党第51军投诚的“手令”,他拿着刚刚雕刻好的“萝卜章”,蘸上红色的印泥,稳稳当当地盖在“手令”的落款之上。

看到陈毅司令员的“手令”,刘昌义终于不再纠结,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把“手令”折叠放好。

半个小时之后,刘昌义率领第51军撤离造币厂向江湾方向移动。

与此同时,解放军第27军随即从造币厂附近跨过了苏州河,向苏州河以北地区发起进攻。

得知刘昌义率领第51军投诚的消息,国民党军第21军、第123军的大部分官兵也纷纷放下了武器。

当刘昌义率部到达江湾地区时,第51军遭到驻扎在那里的蒋军54军与37军的围攻。

得知消息后,聂凤智军长立即与附近的第26军联系,迅速击退了围攻刘昌义的国民党部队。

对于刘昌义投诚这件事,在解放后,我党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发动起义的时候,因为刘昌义与我党失去了(通过“民革”建立的)联系,所以,聂凤智军长当时只能认定他们的行为是“投诚”。

但是,经过长达33年的调查、取证与核实之后,刘昌义将军最终于1985年被认定为起义将军,拿到了人民政府颁发给他的“起义人员证明书”。

一方小小的“萝卜章”,见证了聂凤智将军的聪明和果敢。

可是,聂凤智的做法事实上违反了军纪。

得知聂凤智私刻“萝卜章”的事情之后,陈毅司令员立刻给聂凤智打来了电话。

陈毅在电话那端大声训斥道:“聂凤智,你竟敢伪造我的手令,还私刻我的印章,简直是胆大包天!”

陈毅司令员还翻起了聂凤智的“旧帐”:“打济南的时候,你擅改军令,把‘助攻’改成了‘主攻’。”

“这次你又胆大妄为、自作主张,看来,我要‘新账旧账一起算’了!”

聂凤智刚要解释,陈毅司令员却哈哈大笑着说:“不过你的做法虽然不妥,结果还是不错的,功过相抵,我就不处分你了。”

陈毅司令员最后说:“记住,下不为例!”

不该“虚构”人和事

稍微有点党史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在上海解放前后的这段时期,在军事上唱主角的自然是陈毅司令员和粟裕副司令员。

在经济方面,陈云同志是不可或缺的、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主角。

纪南音原型简介(纪南音的原型人物是谁)

陈云同志(右)

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在电视剧《破晓东方》中,陈云同志亲自策划和操办的很多事情却无端嫁接到了“纪南音”身上。

说句实在话,“虚构”人物“纪南音”再怎么“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也难以表现出陈云同志的智慧和气度。

因为过度“虚构”,《破晓东方》广受诟病,不少观众因为“纪南音”而弃剧。

要知道,历史就是客观存在的过去,“虚构”不过是一种艺术手段,脱离历史事实的“虚构”,注定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