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日本人》与河崎一郎
《丑陋的日本人》与河崎一郎
《丑陋的日本人》,直译为《日本真面目》(JapanUnmasked),系前日本驻阿根廷大使河崎一郎用英文写就,1969年出版。出版后立即被译为日文,并成为畅销书。
河崎在书中把日本人形容得体形丑陋,只比非洲的侏儒族和霍屯督族野蛮人强些;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尤其在白种人面前是如此;从未能发展出个人主义,只擅长集体行动;缺乏创造力,只会跟着人家走;不擅长说外语,怕和外国人交际,宴客只以多备美酒佳肴来掩饰窘态;送礼过分慷慨,对外国人更出手大方,生怕被人家瞧不起;参加任何国际会议都喜欢派许多人,却没有一个人能作动人的演说,只以三个S出名,即Smile、Sleep、Silence(微笑、打瞌睡、沉默)。河崎还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日本的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的话,形容日本人的心理状态只如12岁的小孩,喜欢炫耀其实不值一笑的东西,如富士山、艺妓、东京都等,并像小孩子一样容易受骗,不能保守机密,遇见会说日语的外国人就相信他亲日等等。
为了证实他所作的论断,河崎引了日本人在国内尤其是在国外闹笑话、丢人的许多例子。他最后在结论中说:“……战后的日本不能担当亚洲的政治领导,更不必谈世界的领导了。无论就种族上、思想理论及军事上说,当前的日本均不足承担这一崇高的任务。日本毋宁继续作一工业强国,倾全力在岛国的狭小幅员内,改善其人民的生活水准与福利。”
河崎一郎并不是一个民族虚无主义者,如果把河崎的书从头到尾看上一遍,便可以发现他除了指出上面所述日本人在体形、心理、性格、行为上的各项短处之外,也指出了日本人的许多长处,如勤劳俭朴、从不计较加班时间、甚至不要求加班费;客气、友善、有涵养、守纪律、能够放宽心情享受生活;有生意头脑、教育程度高、能团结及富于群体精神;有竟争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等等。他又说:“日本的领导者们尽管有种种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大体上却遵循中庸之道。事实上日本战后在工业与社会上的进步大都应归因于国内的政治安定以及人民的自律与勤奋。尽管彼此间有激烈竞争,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竞争,日本的实业家才制出品质最优的产品,销行全球无远而不至。知识上的好奇心、活跃的政治态度、艺术化的传统以及高度的教育与福利水准等等,使日本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目前虽未在世界上发生其应有的影响力量,也许有一天会发生。”
河崎一方面把日本人的短处与缺点告诉外国读者,一方面也宣扬了日本人的长处与美德,使外国人对于日本人能有一个公允的印象。显然,河崎一郎并非妄自菲薄之辈,亦非要哗众取宠;他那些尖刻的言语无非是要警醒日本国民改善民族素质。所以他的著作刚出版时日本全国上下虽一片哗然,但经许多人读过之后,对他就没有那么苛刻了,他离开外务省后,仍时时替日本报纸杂志写文章,为他的书作补充申述。而河崎被迫辞职则是因为人们指责他发表的那些“贬损国人形象”的文字与他堂堂日本政府驻外大使的身份不相符。
河崎一郎在日本人中堪称怪才。他于193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随即进入外交界服务。日本人学习外语一般都非常笨拙,河崎却通晓8国语言,包括相当困难、很少人掌握的波兰文在内。由于在语言上的特殊造诣以及在美国、欧洲、中东及拉丁美洲的广泛经历,他在性格上已完全变成一个西方人,说话有点没遮拦。据英文《日本时报》说,60年代初期,一个讨论亚洲问题的重要国际会议在东京举行,外相应病无法出席,只好由当时担任外务省国际合作局局长的河崎代他宣读讲稿。他一开头就说:“我很抱歉地报告各位,外务大臣因病住院不能到会。他是患痔疮……我不知道痔疮在其它国家是否很普遍。这是一种很痛的病症。”在各国代表及其夫人们还未能断定河崎说这种话究竟是好玩还是卤莽时,他又补上了一句说:“希望本次会议通过一项在亚洲消灭痔疮的决议案。”弄得代表们面面相觑,啼笑皆非。
《丑陋的日本人》一出版,立即在日本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的日本外相爱知揆一马上召河崎回国,并迫他辞职离开外交界。他在被返回国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没有人愿意读我们外务省情报文化局出版的宣传品,它们都被直接投进字纸篓。我写这本书是因为我相信为了加深外国人对日本的了解,最好披露好与坏的两方面并详加解释。”
(唐沄/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