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武警部队14个机动师历史介绍(十三)
原武警部队14个机动师历史介绍(十三)
(二/9)38师:前身是1942年10月组建的太岳军区4军分区。1945年10月,组建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11旅。1945年12月,组建八纵时又改为八纵22旅(这段历史之前集团军系列有聊过)。1946年1月,四、八纵两合并为新四纵,22旅恢复11旅番号。当月月底,又改称四纵13旅。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四纵13旅。1949年2月,正式授被予番号为解放军13军38师,下辖:
112团:前身为1937年11月组建的八路军129师新兵团,由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3个红军连为基础组建。1938年1月,改编为八路军129师补充团。同年7月,改编为129师386旅补充团。1940年6月,改编为386旅17团。1942年1月,编入太岳南进支队,番号仍为17团。1943年春,编入太岳军区4分区,仍为17团。1945年10月,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13旅为其37团。1948年5月,改称中野四纵13旅37团。
该团是129师386旅的老部队,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37团的前身“补充团”一成军,便在著名的神头岭伏击战中大展身手。熟悉军史的朋友都知道,神头岭一战八路军出其不意埋伏在公路两侧沟渠草丛中,打了日寇一个措手不及。这其中,补充团就埋伏在公路东侧,与西侧的772团(老红军团队)两头夹击。八路军缺枪少弹众所周知,而补充团更惨,新部队嘛,甚至大量使用红缨枪。但补充团指战员毫无畏惧,使用如此简陋的冷兵器义无反顾地冲向装备精良的日寇。而日寇遭到突然袭击,短时间陷于混乱,且由于狭窄地形限制,兵力兵器难以展开,拼刺时三八大盖又没有红缨枪长,结果补充团及兄弟部队在这个特定地域大显神威,予敌重创,被俘日寇也说八路军“长剑的厉害”!
神头岭战斗中,我军进入伏击区。
113团:前身为1940年1月由保安5团与57、58团合编的新军决死一纵队57团。1941年6月,八路军129师决1旅的57团。1942年1月,编入太岳南进支队,番号仍为57团。1943年春,编入太岳军区3分区,仍为57团。1945年10月,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13旅为其38团。1948年5月,改称中野四纵13旅38团。该团是抗战中山西新军决死队的老部队,战斗力强,是军、师主力团。
114团:前身为南阳独立团(1947年10月成立)和宜阳独立团(团部加1营)。直到1949年2月,才编入13军38师为114团。本来按番号顺序,114团应该是中野四纵13旅的39团(原太岳军区4分区基干2团)。不过,39团在13军整编时调入39师为其115团(1985年撤销),所以只把地方部队升级,编成这个114团。
38师是太岳军区的老部队了,战斗作风顽强,战斗力强悍,战斗积极性高,有较强的机动能力,能攻善守,是后来13军的主力师。解放战争中该师参加了上党、临浮、晋西南、汾孝、挺进豫西、洛阳、淮海、渡江、广东、滇南等重要战役战斗,从三晋大地一路打到两广、云南,为新中国建立了赫赫战功。
淮海战役中,时任13旅38团1营(即后来的113团1营)营长的张英才(14岁参加八路军,立过9次特等功,据说全军只此一人)带领全营500多名战士坚守小张庄阵地,面对果军企图突围的两个团,鏖战24小时,多次以攻为守,组织阵前出击,与敌白刃格斗,歼敌1000余人。总攻时,该营第1连“尖刀班”连续摧毁敌8座碉堡,全班8人中有7人负伤,仍顽强战斗。全营突入果军14军指挥所,击毙陈大将的学弟熊军长。战斗胜利后,1营被授予“钢铁营”的荣誉称号和“智勇双全、寸土不让”的荣誉锦旗。建国70周年阅兵仪式百面战旗中,有两面“钢铁营”的旗帜,其中一面就是由已经转为武警四川总队的1营继承人擎旗。
“钢铁营”的野外拉练
新中国成立后,38师随13军常年驻守西南边陲,遂行围剿中越边境残存土匪、抗法援越、建设边防等任务,曾帮助越南训练装备部队。其间38师陆续抽调干部战士2221人赴朝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979年,38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13军编成内偷渡红河、首战坝洒、转战柑糖、防御外波河、掩护全军回撤,取得重大战果。其中坝洒之战,歼灭越军独立2营、1个公安屯和武装民军一部,共毙敌496人,伤敌24人,俘敌44人,被军委誉为自卫还击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战。112团4连,在战斗中歼灭敌1个营指挥所和1个加强连,为我军歼灭敌重要据点之敌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后被军委授予“猛虎连”的荣誉称号。
1987年12月15日至1989年10月30日,38师112团奉命配属37师参加老山轮战,接替一个加强师的防御阵地,坚守八里河东山阵地一年半,圆满完成各项作战任务,全团荣立集体三等功,军委还授予其1连“坚守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112团1连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1985年9月,38师在百万大裁军中得以保留,整编为13集团军38师,执行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下辖112、113、117、443团和炮兵团,同时撤销114团番号及建制。其中112团执行甲种步兵团编制,113、117、443团执行教导团编制。1989年,117、443团恢复乙种步兵团编制,113团撤销番号及建制(营连级分队应该是分散编入武警各部队,“钢铁营”也于此时转入武警四川总队)。1996年10月,38师移交武警部队,改为武警机动师,下辖武警112团、117团、443团、713团。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武警112团是第一支连夜进入茂县展开救援的地面部队,他们从阿坝州黄原县出发,跋山涉水,连夜急行军70公里,于5月13日凌晨2时进入茂县,展开救援。
这里多插一段,在转武警前,38师原建制内的114团和113团陆续被撤销,补入的117团和443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117团前身为15军43师的127团,再往前追溯是太行军区二分区的29团,后来晋冀鲁豫野战军九纵25旅的74团。1952年4月,43师撤消,师部改建为云南昭通警备区,127团调13军39师编为117团。而原39师的117团则于当时转隶改编为云南公安72团和73团。
而443团则来自于一支国民党军起义部队——50军148师,其前身来自于滇军60军182师。1949年1月,授予番号为解放军50军148师443团。1985年百万大裁军中,148师被撤销,师部改为13集团军炮兵旅的旅部,443团调入38师,而其余部队则全被裁撤。
2018年1月,该师疑似改编为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机动支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