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新四军中文化名人之三十二-黄源
红色文化|新四军中文化名人之三十二-黄源
黄源(1906—2003)浙江海盐人,名启元,字河清。文学翻译家,作家,学者。译著《屠格涅夫生平及其作品》《世界童话文学研究》《结婚的破产》《1902 年级》《将军死在床上》《屠格涅夫代表作》《高尔基代表作》《三人》《日本现代短篇小说译丛》。
著有专著《忆念鲁迅论述》《在鲁迅身边》《鲁迅书简追忆》。主持改编昆剧《十五贯》(合作)等。出版《黄源回忆录》《鲁迅致黄源信手迹及注释》《黄源影集》三本书。
《忆念鲁迅先生》获 1984 年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 年获鲁迅文学艺术突出成就奖。1998 年获中国翻译荣誉奖。2002 年 2 月 6 日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老作家奖。
20 世纪 30 年代,在鲁迅和茅盾的精心扶持下,黄源编《文学》、代鲁迅主编《译文》,积极参与粉碎国民党反动当局“围剿”左翼文学的伟大斗争,鲁迅赞誉他为“江南才子”,并给予了热烈的评价。鲁迅写道:“至于黄源,我认为是一个向上的认真的译述者,有《译文》这切实的杂志和别的几种译书为证。”鲁迅先生逝世后,于民族危亡之际,黄源弃小家,顾大家,毅然携笔从戎,加入新四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在人民军队中传播和发扬鲁迅精神,作出了新的贡献。
1937 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不久,在校阅完 700 多页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后,作为战地记者,黄源随国民党主战部队参与了抵御日寇登陆杭州湾的战争。
1938 年 12 月,在浙江省国民党政府所在地金华,既是共产党《新华日报》的特派记者,又担任着国民党《中央日报》特派记者的黄源,率东南地区文化新闻代表团,前往皖南慰问新四军,团员有石西民、骆耕漠、汪瑛等。一行人搭乘一辆军用运输车抵达皖南云岭。
在新四军,黄源遇到了当年在上海的许多左翼文人朋友,这其中有创造社时期的朱镜我和李一氓,也有黄源编辑《文学》杂志时的撰稿人,如夏征农、彭柏山等,还有他所熟识的薛暮桥、聂绀弩、丘东平等。上海时期这么多的左翼文化名人和北平一二九运动的多位学生领袖云集新四军,并担负着军部各个部门的负责工作,使得刚从国统区来的黄源备感亲切:
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和强大的感召力。
黄源担任了新四军文委委员和《抗敌》杂志的编委,以后又分工负责军部印刷所。一年后,经冯定和李一氓介绍,黄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 年 4 月 4 日,军长叶挺陪同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到皖南南陵访问新四军三支队,黄源也应叶挺将军的特别邀请,一同访问并担任翻译。
叶挺在向指战员们介绍史沫特莱的身份时,也介绍了他同鲁迅、茅盾、冯雪峰等人之间的友谊。与此同时,叶挺还着重强调了黄源是鲁迅学生这一特殊身份。由于叶挺平时爱读鲁迅的书,因此和黄源格外谈得来。在新四军军部逗留期间,史沫特莱写了很多文章,都是由黄源译成中文,然后送往大后方的一些主流报刊予以发表。
黄源真正认识叶挺,是在 1939 年 10 月 19 日新四军军部召开的鲁迅逝世 3 周年纪念会上,叶挺作了一个充满激情的讲话。叶挺说,现在我们在战斗中纪念鲁迅先生,当然是很真诚的,他是我们永远怀念的敬爱的战斗者。我们要向鲁迅先生学习,不仅要坚持战斗,而且要善于战斗,像他的文章一样,要打漂亮仗,有力地打击敌人。
黄源参加新四军到了皖南,马上就喜欢上这里,几乎毫无障碍就融入了这个集体,“他虔诚地加入共产党,以遵守纪律和服从组织为自豪,虽历经皖南事变,九死一生而无悔”。
黄源还说,他之所以留在皖南,是因为见到了陈毅: “和我同去的是陈毅同志,是一位十年斗争经验的领导者之一,是一位外面世界想象不出的人物,我从他得益之多,胜于在外读书十年,十年来所缠不清的问题,都给弄清楚了,这使我现在决心留在此了,这样,黄源因为重新找到了鲁迅式的舵手而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了坚决和明朗的选择。
皖南事变后,黄源来到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在军部,闻讯迎出来的代军长陈毅,一见面便热烈地握着他的手,笑着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以为你是精忠报国了!”末了,陈毅送给他一盒早已准备好的外国上等雪茄,以庆祝他的“死而复生”。
黄源接替丘东平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后担任了华中局调查委员会委员兼秘书。1942 年华中局办《新华日报》,陈毅又推荐黄源与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陈修良一起负责。
1942 年 12 月 25 日,军部由苏北撤往淮南地区。黄源携新婚妻子巴一熔,与政治部的其他干部一起前往浙东根据地工作。
1943 年 2 月,春节刚过,黄源一行终于踏上了青山绿水的四明山根据地。在浙东,黄源担任了浙东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行署文教处长,还被委派到国民党杂牌部队做统战工作。以后,又担任了浙东鲁迅学院的院长。
抗战胜利后,黄源随部队渡海回到苏北,任华中文协主要负责人。
1949 年四五月,时任华东革命大学文学院长的黄源率领 500 多名学员,在渡过长江后,又跟随陈毅进入了当年他追随鲁迅战斗达 10 年之久的故地——上海,参与接管上海文化战线的领导工作,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并担任该部党组书记。
1955 年,大区撤销,黄源调家乡浙江,先是被任命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后又担任省委文教部副部长兼省文化局长。1957 年,黄源被错划为“右派”。
20 世纪 70 年代末平反复出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及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等职。
黄源于 1996 年向家乡海盐县赠书近万册,县委、县府对此十分重视,于 1997 年拨款筹建藏书楼,1998 年 10 月竣工,建筑面积 560平方米,分左、右两楼,左为创作楼,右为藏书楼,中间有曲折走廊相通,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特色,寓藏书楼和创作为一体的文化楼,命名黄源藏书楼。
2003 年,98 岁的黄源在杭州溘然长逝。
编辑:颜洁
责任编辑:周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