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男子主义和大女子主义
大男子主义和大女子主义
有别于传统的大男子主义,是一个新兴名词,是一股反对“男人女人化,女人野人化”的潮流。
大男子主义,是和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分不开的。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第一批大男子主义者,男人是家庭和社会的主体,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上帝赋给男人的力量是社会前进的充分必要条件。 所以妻子无奈下必须遵从丈夫,就是所谓的“三从四德”。但大男子主义也是个有弊有利,褒贬各半的词汇,新时代的大男子主义,在除去旧时弊端的同时,保持了男人固有的刚毅和责任,这也是大男子主义者值得称道的。
表现
1.一切大小事都由他说了算,妻子没有决定权、发言权,甚至是知情权;
2.他永远是对的,妻子永远是错的;
3.他不做家务、不照看孩子、不愿意陪妻子逛街;
4.他在外面生气,受气,所受到的委屈全到妻子身上找补回来,妻子是他的出气筒;
5.他是主,妻子是仆,妻子应该包揽一切家务,他习惯坐享其成;
6.在外面,他对妻子大呼小叫,来维护他的男人“尊严”,妻子只能忍气吞声;
7.他霸道地要求妻子对他好,自己却不付出;
8.他自己有外遇,却不允许自己妻子与任何男人有正当来往。
大女子主义,大女子主义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女性主义”或者“女权主义”。“大女人”从一个颇具争议的词汇——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强,女子的地位提高了,中国女性不再拘泥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而是担当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但从另一方面讲,也容易造成对男性的轻视,进而引发家庭矛盾。所谓的大男子主义和大女子主义其实是不同人不同个性的体现,这与个人生长的地域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关,而与性别意识并没有很大的关系。
表现
1.个性过分刁钻;
2.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对方应该永远围着自己转;
3.专制,蛮横,无视男性价值,要求男性一切都要听命于她;
4.然而事实上,每个人都应当是独立的个体,不可盲目的顺从他人。
其实婚姻生活中,无论是一方有大女子主义还是大男子主义,都应该尽可能的去包容另一个人。婚姻是要用心经营的,当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那必将迎来的是“腥风血雨”,可能还是“你死我活”的战斗。
遇到问题不要一个人就决定了,既然选择了婚姻就要对家庭负责,你的家不光是你一个人的,所以遇到问题夫妻双方商量去解决才是维持婚姻的长久之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