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杂谈 > >正文

​经典名方:天王补心丹

摘要经典名方: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中医方剂名。为安神剂, 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效。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

经典名方: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

天王补心丹,中医方剂名。为安神剂, 具有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之功效。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冠心病、精神分裂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致的失眠、心悸,以及复发性口疮等属于心肾阴虚血少者。

【组成】 酸枣仁 柏子仁炒 当归身酒洗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60g) 生地黄酒洗,四两(120g) 人参去芦 玄参微炒 丹参微炒 白茯苓去皮 远志去心,炒 五味子烘 桔梗各五钱(15g)

【用法】 上药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朱砂用三五钱为衣,空心白滚汤下三钱(9g),或圆眼汤俱佳。忌胡荽、萝卜、鱼腥、烧酒(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滋补心阴,养血安神。

【药理作用】 具有降低神经兴奋性、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中医证】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阴血虚证)。心悸失眠,心烦急躁,多梦遗精,健忘头晕,盗汗,或潮热,或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西医病】 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围绝经期综合征、抑郁症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心阴血虚证者。

【方证分析】 本方所治之证乃阴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阴血亏虚,不能滋养心神,则心悸失眠,心烦急躁,健忘;心神躁动,不能司职内外上下,则多梦遗精;阴血亏虚不能上荣,则头晕;阴虚生热,迫津外泄,则盗汗;虚热乘机肆虐于外,则潮热,或手足心热;虚热上攻心窍,则口舌生疮;阴津亏虚,不能濡润下行,则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皆为阴虚生热之征。治当滋补心阴,养血安神。

方中生地黄清热滋阴养血,以治虚热,为君药。阴津不足,以天冬、麦冬清心养阴,以助生地黄养心阴;阴虚血热,以玄参凉血,助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共为臣药。五味子敛心气,安心神;酸枣仁补血安神;柏子仁滋阴安神;远志开窍安神;茯苓益气渗利安神;朱砂清热重镇安神;当归补血化阴;人参益气安神;丹参清热活血安神,共为佐药。桔梗宣畅气机,并载药上归于心,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滋补心阴,养血安神之效。

讨论:六味地黄丸是辨治肾阴虚证的代表方,,治肾者以固精;一贯煎是辨治肝阴虚证的代表方,治肝者以疏泄;百合固金汤是辨治肺阴虚证的代表方,治肺者以宣降;天王补心丹是辨治心阴虚证的代表,治心者以安神;益胃汤是辨治胃阴虚证的代表方,治胃者当辅以降逆。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心阴血虚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心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治要点。

2.加减用药:若阴虚心火盛者,加黄连、知母,以清心热,滋心阴;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以泻热通便;若心烦明显者,加竹叶、石膏,以清心泻火除烦等。

3.注意事项:阳虚者慎用本方。

【附方】

1.柏子养心丸(《体仁汇编》)柏子仁四两(120g),枸杞子三两(90g),麦门冬、当归、石菖蒲、茯神各一两(各30g),玄参、熟地黄各二两(各60g),甘草五钱(15g)。蜜丸,梧桐大,每服四五十丸(9g)。功用:养心安神,补血滋阴。主治:心阴血虚证。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口干,咽燥,或头晕,或耳鸣,或健忘盗汗,或腰酸,舌红少苔,脉细数。

2.孔圣枕中丹(原名孔子大圣知枕中方,《备急千金要方》)龟板、龙骨、远志、菖蒲各等分(各12g)。为末,酒服一方寸匕(6~9g)日三,常服令人大聪,亦可蜜丸,每服二钱(6g),黄酒送服。功用:补肾宁心,益智安神。主治:心肾不足证。健忘失眠,心神不安。

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与孔圣枕中丹均能治疗失眠,天王补心丹与柏子养心丸同用柏子仁、麦冬、当归、茯苓(茯神)、玄参、生地黄(熟地黄),天王补心丹又用酸枣仁、远志、朱砂、丹参、人参等,而柏子养心丸又用枸杞子、菖蒲等,根据其方药组成,天王补心丹治疗病证较柏子养心丸明显;孔圣枕中丹中用龟板、龙骨、远志、菖蒲,功用以补肾宁心,益智安神为主。

【方论选录】

吴崑:“人参养心气;当归养心血;天、麦门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玄,所以解心热;柏仁、远志,所以养心神;五味、枣仁,所以收心液;茯苓能补虚;桔梗能利膈。诸药专于补心,劳心之人宜常服也。”(《医方考》)

徐灵胎:“生地、元参壮水制火;枣仁、柏仁养心安神;人参助心气;当归养心血;天冬、麦冬清心润燥;茯神、远志渗湿交心;丹参理心血;五味收心阴;少佐桔梗载药上行,俾诸药入心。”(《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方歌】

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调心。重要文献摘要

文献资料

1.原书主治《校注妇人良方》卷6:“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除惊悸,疗咽干,育养心神。”

2.方论选录《古今名医方论》卷4:“心者主火,丽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 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用生地黄为君者,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其神存耳!参、苓之甘以补心气,五味之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生心血,玄参之成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而神自藏矣。更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而安神明。以此养生则寿,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涸、舌上生疮、大便不利之虞哉?”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