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生活 > >正文

​古韵悠然清风楼

摘要古韵悠然清风楼 清风楼,位于邢台古城中心,原顺德府衙南,地处邢台古城中轴线上,是古城的中心,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现今步行街北端,是邢台历史的见证者,是邢台市地标性建...

古韵悠然清风楼

清风楼,位于邢台古城中心,原顺德府衙南,地处邢台古城中轴线上,是古城的中心,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现今步行街北端,是邢台历史的见证者,是邢台市地标性建筑之一。

清风楼属重檐歇山式建筑格式,上下分三层。

第一层为砖石拱圈,圈门下既可通车,又可行人,还是夏日纳凉好场所。

第二层四周青砖砌栏,中间为正厅,前后厅门对开,气势恢宏。大厅内墙上镶嵌着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四季山水图石刻,极为珍贵。

第三层四面开门,谓之“四牖洞辟”。顶檐下有一巨匾,上书“清风楼”三字,苍劲秀雅,镌刻精美,系明朝一位宰相的绝世墨宝。据开元寺古碑石刻显示,在元朝时,邢台的清风楼便闻名遐迩,曾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比肩并称,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楼之一。遗憾的是,名扬四海的清风楼,后因战火纷飞而惨遭毁灭。现在巍然屹立的清风楼,系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邢州知府黎光亨筹措巨资重建而成。

重新崛起的清风楼,斗拱飞檐气宇轩昂,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具有显著的明代楼阁建筑风格。当年清风楼重建竣工,邢州知府黎光亨喜上眉梢,特邀一代名流登楼览胜,喜相庆贺,并即兴演讲。其慷慨激昂的报国忠君理念,鉴于一个时代的需要而溢于言表。

周末观光走近清风楼,正上六年级的小外孙,手指拱门上方“顺德府”三字,一脸迷茫地质疑:“姥爷,拱门上方那个‘德’字,右半部中间怎么少了一横呀?这个‘德’字写错了!”

我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从记忆的海洋里采撷一朵浪花,告诉小外孙说,拱门上方这个德字少一横,是历史上一个阶段的通用结构模式,其写法并没有错,而是证明清风楼历史悠久的最佳佐证。我耐心向小外孙解释道,德字笔画结构的通用书写,遥在先秦至明末,中间均少一横。直到清朝《康熙字典》面世,才正式把“德”字右半部中间,添加了一横而通用。

清风楼系明代重建,拱门上方的“顺德府”三字,其中的“德”字,自然而然少了一横,属于中国方块字一个阶段的规范书写。这个引人注目的“德”字演绎,恰到好处地证明了清风楼的历史,证明了邢台古城的悠久。

在唐末五代时期,邢台清风楼还没有筹建,原址却是一片碧水荡漾的城中湖(俗称大水坑)。湖中地下暗河分别向西北、东南方向延伸,与达活泉、百泉、狗头泉隐隐相通。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与皇二代世宗柴荣,均是土生土长的邢台人。世宗柴荣在姑夫郭威驾崩后继位,执掌后周天下仅仅六年,便不幸因病早逝。不久,柴荣生前的爱将赵匡胤黄袍加身,改国号成为大宋的开国皇帝。早在当年追随柴荣南征北战打天下时,智勇过人的赵匡胤,便随柴荣探亲多次光临邢台,对古城中心的天然湖极为熟悉。

赵匡胤的心腹道士苗广义足智多谋,尤其是擅长察看风水宝地。当他陪同赵匡胤走近邢台古城中心天然湖时,经过详细考察后大吃一惊。深深知道这湖中的泉眼,不仅是邢台的文脉,更是帝王之气凝聚的龙脉。怪不得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领袖张角、大唐名相魏征、一代诤臣宋璟、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后周皇二代世宗柴荣等叱咤风云的人杰,均是太行东麓邢台人。

听罢苗广义的一番话,一代枭雄赵匡胤默记在心。待他一举成为大宋开国皇帝后,便立马命令守卫邢台的爱将郭进,及时填平城中心天然湖,兴建清风楼,压住了泉眼和龙脉。

美丽动听的民间传说,为邢台八景之一的“郡楼远眺”,平添了层层神奇的色彩。2019年10月,清风楼由省级文物保单位,一跃而起跨入全国重点文物保单位行列,名副其实成为邢台标志性历史文化建筑物,成为每一个邢台人心目中闪光的瑰宝而倍感骄傲!

迄今,不同凡响的清风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脱颖而出,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光耀天下!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