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治家张居正生平 张居正结局 张居正子女 张居正与李太后关
明朝政治家张居正生平 张居正结局 张居正子女 张居正与李太后关
张居正,生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卒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湖北沙市郊区)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六年(1572年)万历帝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万历十年病逝。他入阁以后主要是担任首辅期间,从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是明代最杰出的改革家。
张居正的先世系凤阳定远人,是朱元璋部下的兵士。曾从大将军徐达平定江南,立功浙江、福建、广东,授归州长宁所世袭千户。其后,张居正的曾祖张诚,由归州迁往江陵。张居正的祖父张镇为江陵辽王府护卫。张居正的父亲文明为府学生,曾先后七次参加乡试,均落第。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初三居正降生时,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健在。十五年(1536年),张居正十二岁,以才华出众,补府学生,成为名震荆州的小秀才。由于张居正的祖父是辽王府的护卫,张居正与辽庄王子宪节又是同龄,张居正与宪节遂成为少年朋友。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张居正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见习官员,三年期满,例赐编修),登上政治舞台。
步入仕途 锐意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严嵩与夏言为了争夺首辅职务,发生了尖锐的斗争。夏言是个有抱负的首辅。他上任后,任用曾铣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其时,俺答盘踞河套,经常南下犯边,杀掠人口,抢夺财物。曾铣是个头脑清醒的边帅。他屡败俺答,建议整顿军备,发兵收复河套,并提出了作战方略,得到首辅夏言的大力支持。明世宗对于收复河套计划也是赞同和支持的。但世宗是个昏庸、专横、出尔反尔的君主。正当夏言、曾铣收复河套之时,恰好宫中失火,皇后去世。世宗崇奉道教,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严嵩乘虚而入,立即迎合世宗的旨意,把宫中发生的灾异归咎于“曾铣开边启衅,误国大计所致”。昏庸的世宗,信以为真。于是对收复河套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下令逮捕曾铣,罢去夏言首辅职务。政府中凡支持议复河套的官员,或是贬谪,或是夺俸,或是廷杖。同月,俺答蹈冰逾河入套,将谋犯延、宁,声势益张。严嵩又抓住这一时机,给世宗以新的刺激,他对世宗说:“俺答合众入套,皆曾铣开边启衅所致。”兵部侍郎万镇又来了个火上加油,说曾铣犯了“罔上贪功”之罪,甘肃总兵仇鸾诬陷曾铣掩败不奏、克扣军饷。世宗遂处曾铣以死刑。曾铣被害后夏言便成了严嵩攻击的重点。同年五月,俺答寇偏头关,八月,犯大同,九月,入宣府塞,深入永宁、怀来等地,京师告急。这时严嵩又向世宗上谗言说,俺答入犯,完全是夏言支持曾铣收复河套引来的祸患,还说,夏言通过其岳父苏纲与曾铣的同乡关系,受曾铣赃贿甚多。十月癸卯,夏言亦被杀害,严嵩复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作为一个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新科进士,自然没有发言权,更左右不了当时的政局。但他却认清了政治是何等的腐朽,边防又是何等的废弛。二十八年(1549年),他在《论时政疏》中,系统地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这是居正在嘉靖朝仅有的一次疏奏。但未引起严嵩和世宗的重视,没有被采纳。
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犯大同。宣、大总兵仇鸾是个草包,他的总兵官职是用重贿向严嵩买来的。面对俺答的进攻,他仓皇无策,只好故伎重演,用重赂收买俺答,乞求俺答不要进攻自己的防区。俺答接受重礼后,遂引兵东去,攻古北口,陷蓟州,直逼通州,京师告急。世宗遂下诏勤王。宣、大总兵仇鸾在以重金贿求俺答不攻大同后,他知道俺答会深入内地,危及京师。为了乘机邀功并博得世宗欢心,主动上疏请求入援。世宗欣赏仇鸾“忠勇”,命他为平虏大将军,节制诸路勤王兵马。各路勤王军都是轻骑星夜驰至,未带粮食。世宗下令犒赏。但户部拿不出钱粮,世宗愤怒之下,罢了户部尚书李士翱的官,令其戴罪办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