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土家祭祀之舞-利川绕棺舞,承历史之厚重舞姿中表怀念
神秘土家祭祀之舞-利川绕棺舞,承历史之厚重舞姿中表怀念
绕棺舞又叫“打绕棺”,也有“穿花舞”的叫法,是在利川流行的一种起源祭祀的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被人们成为土家舞蹈的一朵奇葩,深受当地的人们的喜爱。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在2014年被选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过去有人逝世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正是在这追怀之中有了绕棺舞的诞生,由佛教法事演变而来,以舞为祭,让逝者得到最大的尊重与怀念。老人去世,称为“白喜”,讲究热闹排场。在埋葬的头天晚上,称为“坐夜”,一般会专门请上5~7名民间艺人,使之绕棺而歌,飞旋起舞,营造丧葬活动的热烈气氛。其舞蹈的总体风格具有节奏欢快、粗犷奔放,动作趣味性强和极具生活气息的特点。伴随着鼓声的响起,歌舞交织成一首别样的诗歌,在刚柔之中绽放异样光彩。
此种舞蹈动作丰富,大多取材于动物的形态、劳动中的姿态和一些神话想象故事,素材十分丰富,也让舞蹈变得更加多彩,主要表现为猎渔生活、农业生产、宗教信仰、民间杂耍这些方面。常见的动作有猛虎下山、犀牛望月、乌龟爬沙、蛤蚂晒肚等仿生舞姿惟妙惟俏;美女晾衣、美女晒羞、换边拳、裹晒席等生活舞姿有轻盈娇羞又不失诙谐;挖心见佛、指天骂地、观音坐莲、刀劈华山等舞姿与宗教相关,威严庄重中透着脱俗高雅。其动作主要特点为顺边顶胯用劲,脚走鸡尖八字肩,膝部松驰微微颤,腾挪换位靠肩穿,还是很考验舞者的功夫底子的。
其队形变换主要有三梅花,五梅花,编笆折,单链子,双链子,二龙出洞等。其伴奏以打击乐为主。除鼓、大锣、饶钹、小锣外还配有叽喇子。锣鼓引子有四进门、七星板、长路引等。曲调有散花和拣花,一唱众合,带着高腔山歌的特点,甚是有趣。表演时生动形象,画面感十足,使得观看的人们时不时的拍掌鼓劲。
传统绕棺有花绕、梅托绕、五方绕和十方绕这四种。在利川市的许多山村里,至今还流传着绕棺舞,随鼓而起,动作简明轻快,舞姿动作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同时也表达了土家人长歌当哭、看淡生死的人生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红白喜事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传承突破了以往的束缚,在历史的车轮中不断前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