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八卦 > >正文

​严顺开个人资料简介:凭“阿Q”一角成名,72岁脑梗中风,卧病8年后去世

摘要严顺开个人资料简介:凭“阿Q”一角成名,72岁脑梗中风,卧病8年后去世 《阿Q正传》有多难拍,又有多难演? 上世纪30年代,我国电影先驱者洪深向鲁迅去信,直言想将这本书的内容...

严顺开个人资料简介:凭“阿Q”一角成名,72岁脑梗中风,卧病8年后去世

《阿Q正传》有多难拍,又有多难演?

上世纪30年代,我国电影先驱者洪深向鲁迅去信,直言想将这本书的内容搬上屏幕。

他得到的回答是:“这本书实无改编为剧本和电影的要素,一上演台将只剩滑稽。此刻没有这样的明星能表现……”

好在当时的“没有”不代表后来也“没有”。

上世纪80年代,导演岑范和滑稽戏演员严顺开将“阿Q”定了型。

有悲有喜有闹,第一次出演电影的严顺开造就了一部至今仍被奉作艺术经典的作品。

被称为舞台上的“另类”演员,严顺开用滑稽戏铺开自己,也用影视成就自己。

看过《大宋提刑官》《太太万岁》《我的丑爹》的朋友对他是否有印象?

上得了春晚,演得了小品,扮得了丑,也能用笑声传递悲情。

大器晚成的延顺开对得起屏幕前的观众,却一直说自己对不起结发几十年的妻子。

72岁因脑梗中风卧床,之后被妻子照顾整整8年。

“在我心里,这世界上最好的女人就是我爱人,没有任何人能比过她。我拖累她了,我又不敢离开她。因为她老说,没有我她就不知道怎么活……”

80岁离开人间,将妻子“推入”巨大的悲痛深渊。

5年的时间弹指一挥,严顺开的故事,通过他的妻子,我们总算知道一些……

长得不好不怕,演得好!

1937年出生于上海,严顺开能在滑稽戏方面有所成就,可以说有天分加成。

自小热衷于模仿,但不喜欢模仿一板一眼的领导,或者威武霸气的将军。

他最喜欢的模仿“有特点”的人或动物。

只看训猴的人带猴子表演一遍,回到家就能立刻再现。

半直起身子并拢双脚一蹦一跳,抓耳挠腮时呲个牙,咧咧嘴。

周围邻居说的“这孩子太有才”让严顺开喜笑颜开,之后有了将表演进行到底的心。

长大一点去中山公园看话剧演出,看到感兴趣的片段,他就回家一人分饰几角儿偷偷练。

越练越喜欢,越喜欢越想坚持。

于是1956年高中毕业,他毅然参加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招生考试。

“没那么顺利,他最开始表演是过了,就是这相貌不过关,给刷了。他也是不服气,之后有两年时间吧,就考话剧团,人又说他个子不行,外形搞笑,都没去成……”

虽说认定长相不能代替所有,但因外在条件频繁被质疑,严顺开还是越考就越没信心。

严家妈妈看着儿子的失利多次欲言又止,最终也没说出那句“去工作吧”。

1959年,中央戏剧学院到上海招生。

将这当成最后的尝试,严顺开以加有个人表演特色的歌曲《真是乐死人》参考。

他后来跟孩子讲过这件事,教育孩子凡事再坚持坚持,因为希望总在下一次……”

中戏表演系主任白英老师对严顺开大加赞赏,说他只用稍加打磨点拨就能登台。

22岁拿到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严顺开怎么也没想到未来的路会实在难走。

“还是吃了长相的亏呗,学得再好也没人找他演戏呀。有人说他一辈子只能扮配角,这话听着谁不难受啊……”

周围的同学平常聊天爱拿严顺开打趣,即使老师认可他的演技,也没给过他主角戏。

好在严顺开懂得自我安慰,他告诫自己从小配角演起,只要底子厚,早晚有出头之日。

于是从普通话学到各地方方言,从表演技巧开始琢磨,再到吹拉弹唱,样样都涉及。

在学校观察同学,放假了坐在马路上观察来往行人。

“同一种情绪能有多种表现。就说生气吧,有的是被欺负了生气,有的是谎言被拆穿羞恼的生气。再比如说无聊时的状态,有的人面无表情,有的人不断叹气。这些都是戏啊,什么情境用什么表情,从生活里找表演的素材,表演就真了……”

擅于观察的眼睛加上不断进取的心,严顺开摆正心态,立志要将小人物演出血肉。

从不为只演配角而失望沮丧,积极地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成为“表演班最佳配角”。

严顺开最令人叫绝的,是他有了一股“独特”的本事——

能用一张滑稽、悲情的脸,演出爆笑、直击人心的戏。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上海人艺的院长黄佐临在一场晚会中发现了严顺开。

于是那出经典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成了严顺开真正意义上登台表演的第一出戏。

而一出戏就让黄佐临眼里亮出了光,第二年,他找到学校的领导,将刚毕业的严顺开带到了上海人艺下属的滑稽剧团。

“要逗观众哭容易,想逗观众笑多难啊。滑稽戏不好演啊。我家老严师从游本昌老师,他老师最常说‘第一重要基本功,第二重要生活化’。老严算是把这两点练了一辈子。

有竞争者不怕,实力派!

将滑稽、搞笑融入到生活中,将生活中的状态带到舞台上。

华南十三种方言严顺开都会说,平时做个饭他都能边说边唱,演一出即兴版《老爷下厨》。

真正将“五官都是戏”做到极致。

他还会巧妙地运用自己的“八字眉”、小眼睛、“皱巴脸”辅助表演。

在滑稽戏的舞台上,严顺开用拿得出手的真本事,渐渐成了镇得住场子的独角演员。

用滑稽戏《一千零一夜》中的“王根根”打出名气,不知道是不是应了词语“好事成双”。

名气大涨的同时,严顺开也遇逢了爱情。

“医院的领导给我介绍的他,第一眼我没看上他,他看中我了。他太逗了,我们围着公园转圈,我一直在笑。接触了几次之后发现他挺好,做人有原则,对家庭有责任感,对工作又认真,关键他让我每天都挺快乐的,这多优秀啊……

严顺开的爱人是儿科医生,平时工作繁忙。

刚确定恋爱关系时,严顺开所有的约会时间都顺着恋人来。

而两人婚后他更是迁就妻子,做得了饭,忙得好家务,也能在家庭决定中听取妻子的意见。

我忙,很多时候答应去看他演出,结果都爽约了。我觉得愧疚得慌,他还安慰我,说回家演给我一个人看。我是他永远忠实的观众……”

只是在舞台戏里再有名终归观众有限,严顺开真正意义上全民皆知,还要归功于一部电影。

1980年受上影厂导演鲁韧的邀请,与另一名导演岑范见了面。

刚开始三人就是闲聊,谈鲁迅,讲《阿Q正传》。

而因为严顺开曾执导过芭蕾舞剧《阿Q正传》,他对这部作品有很多想法和理解。

“我喜欢阿Q,他是个普通人,但就是触动我,他的经历让我总梗着一口气,又遗憾又难过,说不清楚……”

正是因此,当岑范说厂里要拍《阿Q正传》,“鲁韧推荐你”时,严顺开毫不犹豫地表示想要试试。

只是他没想到,还有其他人也在“试试”的行列。

“这个班子原先的导演是黄佐林,他和赵丹约定了很多年,说一定要拍。只是80年赵丹离世了,佐林导演婉拒拍摄,岑范导演接棒。就我知道的,谢添很想演,但他们说谢哥年纪不合适。后面还有两个人,再就是我和郭凯敏……”

与张瑜上演绝美《庐山恋》的郭凯敏是有力竞争者。

只是年轻时严顺开因“样貌差”被学校拒绝,年轻时的凯敏因“样貌好”被导演拒绝。

初进影视圈不怕,真情流露!

将好几个竞争对手挤出局,严顺开的定角之路还是不顺畅。

“岑导找我受了很多非议,人们觉得我不合适,因为鲁迅说过‘这本书演不好就只剩滑稽了’,我偏是个滑稽戏演员,领导就怕我给演掉价儿了。试了很多遍戏,试完之后还叫我试样片,真是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挫伤,毕竟我在剧团还是个宝贝,怎么这样对我啊……”

严顺开在临时剧组表现很好,回到家就总是惆怅。

“我就劝他说你那么喜欢就别泄气。有人质疑又怎么着,你就要演给他们看,演得好,演得让他们服气。咱不怕,咱有这个实力!”

妻子带着儿子不断在后方打气,四处找资料让严顺开多了解鲁迅的作品。

还反复阅读原著,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而严顺开也是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挖掘角色的多面性,在脑海中勾画场景。

被拉去绍兴排练,从早到晚,从白到黑,上影厂的“八大金刚”(8位领导)亲自“过堂”。

审查,试拍,再审查,之后还试拍。

拍到严顺开完全没了脾气,也真正与“阿Q”融为一体。

这部戏才真正定下主角和开拍时间。

“在那之前他很忐忑的,越试拍越不能割舍,整宿睡不着觉,就怕第二天被通知不合适。当然我们也怕这件事砸了影响不好,以后不能干这行了。各方面的压力都有吧……”

1981年上映的《阿Q正传》给了严顺开多大的压力?

抽时间学着快速割稻、舂米;凌晨4点睁眼,化妆之前匆忙吃饭,中午和晚上各休息半小时,晚上11点休工。

全剧700多个镜头,他演600多个,每一帧导演都求完美,每一段情节严顺开都真正入戏。

演去偷菜的那段,剧组拴在墙角的那条狗发了狂,吓得严顺开直接从墙上摔下来。

肋骨伤了也不吭声,坚持完那场戏才做紧急治疗,之后不停工地拍,在镜头前没有一丝异样。

大夏天拍戏,剧组的工作人员大声喊热,严顺开却裹着马褂戴着帽子,仿若无觉地背台词……

阿Q这个角色不好处理。

说话油腔滑调,一心想要他人的关注,无亲无故,欺软怕硬,擅长“自我安慰、欺骗”。

如果只从表象看,这就是个无聊,说话低俗,做人低三下四,让人有些生厌的小人物。

但是真正剖析他的内心,他是有价值的。他身上有人性的悲哀,有社会的反射,有精神胜利法。除了表面的痞,他有还有很多可怜的,能引人深思的地方。”

永远的阿Q,走向世界!

用肢体说话,用表情传达,用语言体现。

严顺开憨憨的脸上不自觉带出的讨好,让人们对阿Q厌不起来。

在意识到自己无后时,他说“吴妈,我要和你睡觉”。

好像本能一般的真实表达,在面对吴妈的哭闹时一脸茫然。

被追着打时移着矮瘦的身子闪躲,拿不到工钱时的缩头缩脑。

自己是“下位人”时忍辱含羞,却还会欺负比自己更弱的小尼姑。

死到临头有害怕,有冤屈,还有点要面子,喊出一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有一位观众曾说过,这句话是“阿Q”灵魂深处的眼泪。

勤劳肯干、天真质朴是“阿Q”,固执愚昧、精神麻木也是“阿Q”。

电影上映后,无数观众跟着这部戏大笑,却也在电影放完后集体沉默,心里悲哀。

那句旁白“阿桂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让人们忍不住鼓掌。

《阿Q正传》在严顺开的演绎下,不是喜剧,而应该称为悲喜剧。

“你看,他脸上在笑,心里在哭。”

悲喜交加,是严顺开为这个角色定下的基调。

而他也凭借绝对巅峰的演绎,拿到了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还成了我国目前为止唯一一位获得纪念卓别林大师的国际喜剧电影节金拐杖奖

《阿Q正传》也成了中国第一部参加戛纳奖的影片。

“我家有一张老严和卓别林先生一家人的合照,很珍贵。他是中国演员里,第一个受邀去卓别林家做客的。”

44岁用一部影片打开影视之路,也走上另一个舞台。

成为名动多国的喜剧明星,带着《阿Q的独白》参演央视春晚。

严顺开给自己的作品归纳于“小品”,也就此开创了这样一个喜剧表演形式。

8上春晚,从小品《难兄难弟》《张三其人》《》我在马路边到《爱父如爱子》《假话真情》……

继续着滑稽戏演员的工作,又是执导又是出演了《太太万岁》《独养女儿》等滑稽戏。

在影视上再创经典,《阿混新传》里的“杜小西”(阿混)让他跻身顶尖滑稽戏演员行列。

而《好女不愁嫁》《新72房客》《大宋提刑官》《风满楼》《王保长后传》《江湖俏家人》等影视剧,也让他更为人所熟知。

2009年,严顺开接了导演单联《我的老爹》的剧本。

小品《张三其人》

离了老伴不怕,没忘记!

“拍那部戏他72岁,我就说别拍了,跟我一起种种花,歇一歇。可他偏不听……”

严顺开不仅去演了,还跟着剧组的进度走,每天拍摄超过10个小时。

这部电视剧完成得非常好,可还等上映,严顺开就突然因脑梗中风。

“半边身子不能动了,不过思想好好的,给我吓得啊,差点跟他一起进抢救室了。”

《我的丑爹》

也是自这以后,严顺开正式退休,被妻子和儿子照顾着。

那时候这位将演戏融进生命的老人家还说“等我好了还要登台”。

可他的身体却一年不如一年。

意识尚还清楚的时候他总是喜欢跟妻子“斗嘴”。

“他逗了我一辈子,就算躺在床上也想方设法让我笑。他说他这病拖累人,不想我总难过。我有时候控制不住情绪,肯定会哭啊,还说没他我也活不了。其实这话对他是很不好的……”

接下来的8年,严顺开的老伴就这么陪着照顾着,从他意识清醒,一直照顾到他意识不清,不能说话。

拒绝影迷的探望,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

“他一直都是给别人欢乐的,最后这不欢乐的样子,我想他不愿意太多人看见。我希望观众多记着他的笑,我也不想别人来打扰我们两个人的时光……”

2017年10月16日,喜剧演员严顺开于80岁逝世。

葬礼上,他的妻子哭到无法站立,坐上轮椅送老伴最后一程。

“我是他最忠实的陪伴者,但我不是一个最合格的观众。他很多现场,我年轻的时候都没看到,这几年我就买碟看。真得很有意思,我爱人怎么那么有魅力,能给我那么多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啊。”

“永远的阿Q”离开5年后,他的遗孀尽力微笑,但心中仍有悲痛。

好在还有儿子儿媳和孙子在旁陪伴,老太太如今正安享着晚年。

都说时间可以治愈无数伤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刻骨铭心的爱情总会被想起,之后一遍遍加深印象。

严顺开的妻子没忘记她的丈夫,无数影迷也没忘记那位活灵活现的“阿Q”。

或许不忘记,也是对心里人最好的爱……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