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页情书,狂追耿为华2年,郑佳得手后,为何又不顾挽留离婚?
11页情书,狂追耿为华2年,郑佳得手后,为何又不顾挽留离婚?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听到这句感人的歌词,妈妈在家中操劳的画面瞬间映入脑海,而比起阎维文版本的《母亲》,我更喜欢耿为华老师演唱的,他的声音更流畅、更亲切、更能打动人心。
除了《母亲》这首著名演唱曲目,记得最初《常回家看看》也是耿为华老师演唱的,小时候电视台流行在下午5/6点钟放音乐MV,这个浓眉大眼、身着军装挺拔帅气的小哥哥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记在了不少观众的心中。
比起优越的家庭,自身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基石
作为一名纯正的70后,耿为华的家庭并没有赶上当时下海的热潮崛起,他从小的生活并没有很富有,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样,出生在山东一个平凡的农村,六岁时跟随父母去苏州务工,唯一一个不平凡的地方就是不喜欢读书,热爱音乐。
不过比起五音不全又热爱音乐的人来说,耿为华又是幸运的,上天给了他一副好嗓子,也让他在这条梦想道路上比别人轻松了不少。
高中毕业后,耿为华凭借优越的外形条件和嗓音天赋当上了文艺兵,但随后不久文工队解散了,耿为华又辗转考入了南京前线歌舞团。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南京歌舞团中,"野路子"出生的耿为华太不起眼了,为了追寻更高的音乐领域,也为了不落与人下,耿为华决定自费去深造。
当时上海音乐学院在国内很有名,耿为华也十分向往,但没有取得入学资格的他只能每天跑到教室窗口下"趁课",在忍受过别人的嘲讽和讥笑之后,耿为华的努力被该校教授王品素看到,并给予了他免费的教学指导。
如今不少学生只爱玩游戏、追星、看电视,学习反而成为了一件"拖后腿"的事情,因此耿为华这种学习精神值得很多人效仿。
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耿为华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练琴、演唱,就算放假也没有回家,将琴房当成了另外一个家,时时刻刻都在练习,并且长住在了琴房,上海的冬天阴冷潮湿,耿为华一夜能冻醒好几次,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耿为华坚持了下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耿为华当时囊中羞涩,来上海时只带了了500元,连吃饭都是简单的青菜米饭就搞定。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经过一年多艰苦的训练,耿为华的演唱水平提高了几个档次,在那个年代,首都北京是不少年轻人梦想的地方,就算现在每年也有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开始北漂,耿为华当然也不例外。
在北京,有一个二炮文工团,属于国家一流的文艺团体,对于热爱音乐的耿为华来说,这里的发展空间更大,因为优秀的音乐素养以及出众的外形条件,耿为华很快通过了考试留在了二炮文工团,在这期间他推出了《母亲》、《军中绿衣》等经典歌曲,并频繁的在各大平台文艺晚会上露面,被更多的人认识。
《母亲》不止亲情,还有长达十三年的恩情
关于《母亲》这首歌,网上流传的有两个版本,阎维文和耿为华的,当年作者车行第一次听到耿为华试唱时就非常满意,准备将这首歌交给他,但歌曲的版权费和拍摄MV共需十几万,对于当时月薪只有一千多元的耿为华,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在焦头烂额之时,一位仅见过一面的歌迷王强借给了耿为华这笔钱,其实当时王强也在创业初期,但耿为华用歌声打动了他,王强便义无反顾的借给耿为华5万元。
放到现在5万元也是一笔不少的数目,更别提那个年代,换算一下,这笔钱在当时拥有的购买力价值几十万。
因为种种原因,《母亲》的最终版权耿为华还是错过了,这首歌被阎维文老师演唱并制作出MV,在各大晚会上频繁登场,并且红遍大江南北,错过并不代表永远失去,因为耿为华对《母亲》的执著,因此观众也看到了两个版本的《母亲》。
事情忙完后,耿为华回想起了恩人王强,结果一通电话过去是空号,因为只有这一个联系方式,之后耿为华便时刻关注团里的固定电话,期盼能与恩人再次相见,没想到这一别,却时隔13年。
2013年,耿为华参加了一档吉林卫视的综艺节目,并请求节目组帮忙寻人,在科技发达的现在寻人启事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何况是相隔13年的寻人,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节目组一番苦寻后,两人终于再次相见。
节目中,王强称自己一直关注着耿为华,但并不想索取回报,因此一直没有联系他,只是没想到耿为华多年一直不忘找他,对于王强,耿为华有感恩,也有愧疚,毕竟《母亲》是阎维文老师唱红的,而他但凡上节目必唱这首歌,也是饱含着一番对王强报恩的情感。
如今的粉丝与艺人之间的关系紧张,不少明星的态度都是高高在上,仿佛粉丝为他们花钱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对比耿为华老师多年不忘施恩人,差距太明显,这也证明了耿为华老师真诚忠厚的品格,还表达了那个年代感情是有多么纯粹。
赌场得意,情场失意,耿为华也不例外
在演唱事业上春风得意的耿为华,在感情上却中年失爱,耿为华的前妻郑佳是他的铁粉,1998年,郑佳还在军医大学读书,从小家境优越的郑佳不知生活疾苦,且有一番对偶像的赤诚之心,一次意外让郑佳对耿为华情根深种,并疯狂的追求了他两年。
在这期间,郑佳为耿为华写过11页的毛笔情书,风雨无阻的每月来一趟北京守在耿为华家楼下,这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在当时被耿为华认为是不靠谱,并没因此并没有答应郑佳的追求
放在现在这种粉丝被称为"私生粉",是粉丝食物链最低层以及唾弃的一员,但当时那个时代,郑佳的行为只是单纯的被认为少女慕爱。
一次意外,让郑佳终于感动了耿为华,2000夏天,郑佳又一次来北京,结果那天下起了瓢泼大雨,郑佳既没有等到耿为华,还被淋了个彻底,下雨天更让人心情失落,因此郑佳悲痛之下一路哭回了西安。
另一边耿为华看着郑佳的痴情与深情终于被打动,某天他突然给郑佳打了一通电话称:"如果你不在乎我之前对你的种种冷淡,我愿意和你在一起"。郑佳激动又高兴,立马返回北京和耿为华领了证。
结婚后,郑佳对这段苦苦追求的爱情格外珍惜,并在2004年为耿为华诞下了一位女儿,两人的恩爱生活一度羡煞旁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两人对生活品质的不同逐渐产生矛盾。
耿为华出生贫穷,生活节俭,妻子郑佳出生优越,花钱大手大脚,为了家庭的开销,当时并没有多红的耿为华甚至去做过采购,两人也不止一次因为这个问题红脸、吵架,即便如此,耿为华也从未想过要离婚。
但伴随着耿为华的走红,两人开始聚少离多,2014年,郑佳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婚姻、这样的生活,对耿为华提出了离婚,耿为华哀求过、挽回过。
然而一个女人如果心意已决,男人再多的行动都是无用之功,最终两人离婚了。
时间是解药,再多的悲伤都会消散
这段婚姻的结束对耿为华是个沉重的打击,领离婚证当晚,耿为华一度消沉,一个大男人坐在沙发上泪流满面,女儿也默默躲在被窝里哭泣,这样的心情持续了很久,一度令耿为华精神崩溃。
父母听说了这件事,担心耿为华承受不住,何况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孙女需要照顾,因此两口子千里迢迢从老家赶来开解儿子,并对他说:"你已经尽力了,别自责难过了,为了孩子,你也要坚强"。是啊,面对日渐年迈的父母和愈发沉默的女儿,耿为华调节自己的情绪,努力振作起来。
在耿少华在离婚5年后,他终于走出来了,前段时间,他曾在微博晒出一组女儿的照片并留言:爸爸快乐了,你也要快乐。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知道这点的人很多,但往往事业和家庭两者不能兼顾人更多,耿为华是,那些在婚姻中失败的人也是,所以给家庭、给爱人、给孩子,多留些陪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