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清华大学培训班”的骗局,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家长们速看
警惕“清华大学培训班”的骗局,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家长们速看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而清华作为一所成立百余年的重点大学,更是无数家长和学生梦寐以求的神圣之地。
俗话说:“树大招风”,这不,云南的徐女士就差点被这“清华”的美梦所吞噬,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天下午,她的QQ上,收到了一条添加好友的请求,是一个陌生的QQ号,昵称叫“WNG”,还未等徐女士通过请求,对方便发来了消息:“妈,在吗?”
看到对方这样称呼自己,徐女士顿时警惕了起来,因为她的独生子小涛,平日都管她叫“妈妈”,从来没有叫过一个字的称呼。
徐女士连忙询问对方是谁,对方说出了小涛的大名,声称学校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的老师来校讲课,自己非常想报名,因为考虑到学费太贵,没敢开口,可现如今报名截止的时间将近,过了下午四点,就无法再报名了,而且名额也只剩下了两个,所以,想征求一下母亲的意见。说着,就把清华大学的培训通知书,发给了徐女士。
几分钟后,“WNG”再次给徐女士发来了消息,反复强调,时间快到了,报名的人特别多,如果再不报名,就来不及了,并发来“学校教务处主任”的QQ,示意让徐女士加上他支付费用。
徐女士心中的疑虑并没有打消,便推脱道:“今年报不上,大不了明年再报。”
对方见徐女士在犹豫,急忙说:“这个培训,学校已经申请一年了,这次如果报不上,下次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此外,还说道:“培训满一周的,教育局会返回50%的培训补助金。”
徐女士见对方是紧迫+利诱,便打开了学生家长群,询问了一下这个事究竟是真还是假,不想这一问,便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原本安静的群,瞬间就热闹了起来,群里的家长们,都在异口同声地否认,根本就没有这回事,有些家长,还好心地提醒徐女士,小心上当。
至此,徐女士彻底证实了自己的疑虑,连忙将那个“WNG”拉入了黑名单。
讲完了这个案例,相信大家在为徐女士的冷静和机智点赞的同时,也不禁后背发凉,骗子真可谓是无孔不入,无缝不钻,如果徐女士也像平常的家长一样,急切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上名牌学校,这次,就必败无疑了。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此类骗局,都有哪些套路:
诈骗套路
1、购买身份信息,打消被骗者的疑虑
诈骗分子从网络黑市等购买到学生的身份信息,然后,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加上学生家长,以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的口吻,称呼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并说出被冒充人的姓名,再配以“旧账号被盗”或者“手机损坏,借用同学的手机”等理由,家长们就会很容易相信对方。
2、一人“饰演”多个角色
骗子也知道,有些谨慎的家长可能会通过多方确认,所以,在冒充学生后,为了避免穿帮,还会继续冒充老师、学校领导、同学等多个角色,利用“戈培尔效应”,增加可信度。
3、故意制造紧迫感
正所谓“人慌失智”,紧张空气是骗子的“惯用伎俩”之一,诸如“名额有限”、“时间紧迫”等,营造出一种“迫在眉睫”的情境,使得被骗者无暇做任何思考,从而,匆匆忙忙地给骗子转账。
4、准备充足、对症下药
骗子也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并且,对于人性弱点、心理弱点等,拿捏地非常准确,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骗术。如开头所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人中之龙,而清华、北大等名牌院校,又恰好是人中之龙的象征,因此,骗子就利用了这一需求,对症下药。
反诈提示
1、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保护好个人信息,非必要坚决不外泄。
2、如果有陌生的账号,以“亲朋好友”的名义,发来添加申请,务必要谨慎。
3、涉及到钱款时,请提高警惕,无论对方说什么,坚持自行多方确认,最好是当面确认。
4、缴纳费用,务必要通过官方渠道,陌生链接,一律不要点击;即使需要转账,也要坚持往熟悉的账号上转账。
5、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请第一时间报警,时间越早,追回钱款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6、如果接到96110打来的电话,请务必要接听,并听从劝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