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影视 > >正文

​给小丑2低分的人,可能没真正理解这部电影

摘要给小丑2低分的人,可能没真正理解这部电影 《小丑2》在国产市场的表现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这部续集在内地上映仅三天后,豆瓣评分从5.9微涨至6.0,勉强维持在及格线附近。这样...

给小丑2低分的人,可能没真正理解这部电影

《小丑2》在国产市场的表现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这部续集在内地上映仅三天后,豆瓣评分从5.9微涨至6.0,勉强维持在及格线附近。这样的成绩与前作《小丑》的辉煌成就简直天差地别,令人不禁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部备受期待的作品评分的低迷?

对于前作,《小丑》不仅在全球票房上突破了10亿美元,更在奥斯卡和威尼斯等多个电影节上崭露头角,将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推向了事业的高峰。凭借这一成功的基础,华纳兄弟高价邀请他再次执导续集,然而这样巨大的期望却似乎成了一把双刃剑。随着《小丑2》的上映,影片的口碑和票房反响不佳,许多观众表示失望,甚至对影片的质量提出批评。

不过,笔者认为,给小丑2低分的观众,或许并没有真正理解这部电影的深意。许多差评集中在片中冗长的歌舞元素、缺乏“爽感”,以及观众对角色小丑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上。这些评论体现出部分观众对影片的误解以及对其主题和叙事结构的忽视。

谈谈“爽感”和歌舞元素。许多人质疑为什么《小丑2》要加入歌舞表演,似乎认为这是对故事主线的削弱。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观众为何会将这部作品与漫威、DC的超英大片混为一谈,期盼其中带有传统的英雄“爽感”呢?根本来说,《小丑》系列从一开始就脱离了那些浮躁的商业大片。在前作中,观众欣赏到的并非所谓的“爽”,而是关于亚瑟·弗莱克(小丑的真实身份)的深刻心理探索与社会批判。因此,从这一角度看,续集虽然在叙事上更加压抑,但这正是导演对角色内心焦虑的真实呈现。

至于歌舞元素的引入,可以被视为导演在试图为观众提供一种不同的视听体验。透过歌舞,菲利普斯可能想要为影片注入些许轻松的气息,以平衡影片沉重的情感基调。不可否认的是,歌舞的表现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导致了观众的不满。也许,如果导演在表现手法上更为大胆、梦幻一些,观众的反馈会有所不同。

回归《小丑2》的核心,其实想看小丑,却往往更多地看到了亚瑟。这一角色的心理挣扎与自我认知是影片的重点。菲利普斯在续集中不仅延续了前作的设定,更是深入探讨了亚瑟与小丑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片名“Folie à Deux”(双重妄想),导演在暗示影片是关于亚瑟和莉之间的疯狂故事,抑或是亚瑟内心深处的妄想与挣扎。毕竟,正是这些心理活动才构成了真实的情感冲突与人性探讨。

影片里的许多细节,例如亚瑟在监狱中遭遇的情境、幻想与现实的交错,以及他对小丑身份的挣扎,均表现出导演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描绘。正如影片开头与结尾的动画呼应,那一系列虚幻与真实的对比,恰恰传达出亚瑟无法在现实中获得认同的痛苦。这种对人物层次的挖掘与反思,与其说是对于小丑的再创作,不如说是对人类复杂情感和社会问题的一种深刻揭示。

虽然《小丑2》在某些方面未能达到预期,但我们不能忽视其所展现出的更高水平的技术和更为深邃的主题。如果观众能够抛开对商业大片的期待,真正走进影片的内核,或许会发现其价值远不止于低分所能体现的表面。作为一部值得讨论的作品,《小丑2》的确在很多层面超越了大多数国产电影。如果观众真诚地理解其所传递的情感与思想,即便不喜爱这部影片,也不会简单地将其视为烂片。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