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国家 啤酒 好(哪个国家的啤酒最有名)
哪个国家 啤酒 好(哪个国家的啤酒最有名)
哪个国家 啤酒 好,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个关于世界各国啤酒的排行榜,我才知道原来我国的啤酒这么厉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排行榜吧。首先第一个就是中国的青岛啤酒,这个品牌在国内可以说是非常出名的,而且它的口感也是非常不错的。不过这个品牌也是有缺,就是价格比较贵,一瓶就要十几块钱。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喝不起。
现代啤酒的重镇,不管是消费,还是制造,文化,都已不在这些传统啤酒国家,比如英国,比利时等,特别是德国,被很多中国人误以为是最牛比的啤酒国家,坚信德国啤酒就是“最好的”,还有人多少听说过德国有个几百年历史的,其它国家都没有的“啤酒纯净法”,更以为就德国才是最好的,其实在精酿啤酒上,德国早已被很多国家所超过,甚至,其精酿啤酒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还不如中国的北京上海:德国的精酿啤酒先锋城市,柏林,直到2014年才有了第一届精酿啤酒节,而北京早在2010年,就有了足够的人群和规模,举办了首届精酿啤酒节。有机会我会再来介绍德国啤酒,以及那个纯净法,到底怎么回事。
所以,现在到底哪里的啤酒文化最发达?哪里的啤酒最“好”?还可以引申一句:中国的啤酒到底好不好?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现在的啤酒文化就是精酿啤酒(关于精酿啤酒定义,可参见问题“到底什么是精酿啤酒”)的文化,而现代精酿的发源地,可以说就是美国,在那里,人们已把对啤酒的热爱和自己的文化完美的结合了起来,在各个方面不停的把啤酒和啤酒精酿技术不断的推向极致。美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和极限的向往,让他们在家酿啤酒解禁后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创造了世界上最灿烂的精酿啤酒文化,和最极致的美味啤酒,把美国从啤酒沙漠,变成了一个啤酒天堂,把小型多元化生产,把创新的精神介绍给了世界,激励了无数热爱生活的人,利用啤酒,把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
啤酒是从欧洲传到的美国,但时至今日,美国人已经开始反作用于欧洲,近些年来许多势头很猛的新锐欧洲啤酒厂,都有着深深的美式精酿啤酒的影子。这股风潮甚至还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英国,德国这样的传统啤酒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喜欢上传统啤酒,很多已经绝迹的啤酒重新回到了人们的酒桌上。不仅是欧洲,现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现代精酿啤酒的倡导和发起者,也有很多是旅居外国的美国人或是有着北美生活经历的本国人,这些啤酒的风格也深深的受到美国精酿啤酒的影响。
美国啤酒在历史上也有过巅峰期,19世纪初的时候全国有2700多家啤酒厂,生产着各式各样的欧洲传统风格啤酒,这一切终止于美国臭名昭著的禁酒运动,在那之后美国的小型啤酒厂几乎消失殆尽,接下来的世界大战,以及工业化大发展,更是让啤酒厂数量大幅锐减,到上世纪70年代中,全国只剩下了几十家大型酒厂了,那时候的美国和现在中国极其相象,为数不多的大型酒厂,生产着同一种千篇一律的工业水啤,并且控制着所有的啤酒产量和销量,绝大部分民众也浑然不知,觉得啤酒也就这个样。
但在美国一些发达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人口混杂而富裕的加州,很多人都有了欧洲和生活和旅行经验,经历了很多欧洲国家高质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的葡萄酒,种类繁多的奶制品,各种高质量的新鲜蔬菜,越来越多人开始不满足于美国当时过于工业化的饮食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饮食的多样化,新鲜化,本地化(我们中国还得加一个无毒化),这里面,当然也包括美国销量最多的酒类:啤酒的多样化。
在几乎同一个时间,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还发生了一件事,开始把家庭自酿啤酒合法化,过去美国人就算在家里自己酿啤酒自己喝,都是非法的。别小看这制度上的一点点改变,它在美国啤酒历史上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热爱DIY的美国人迅速的开始了在家里自酿啤酒,他们都变成了啤酒达人,像一颗颗种子一样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家酿啤酒知道了啤酒的多样性,而他们其中的一批人,突然发现,自己家里酿的啤酒比商业啤酒好喝多了,而过去几十年,全国竟然没有一家新的啤酒厂出现,那自己何不去办一个?把好酒酿出来推广给大家?
而这个市场正在迫切的呼唤更多样性的啤酒,于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小型啤酒厂(Micro-Brewery)和自酿啤酒屋(Brewpub)在美国全国遍地开花,刚开始大家只是根据本国国情,生产一些传统风格的啤酒,但很快,各式各样美国特色的美式啤酒开始流行,新的风格不停的在诞生,新老风格又不停的交汇融合,无数美国酿酒师,把创新贯彻到了啤酒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产品定义,到包装,到生产原料工艺,再到销售方式,都彻底颠覆了旧世界,过去三十多年,虽偶有波折,但美国精酿啤酒总体上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时至今日,美国已有了超过3000家啤酒厂,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全国有上百万家酿啤酒爱好者,可以说,美国,现在就是当之无愧的啤酒王国~!
除了美国,那些本来就已进入“后现代”的发达国家,比如北欧,日本等,也在过去十几年,发展起来了自己的精酿文化和丰富的相关产品,他们把精酿啤酒的多元创新的精神,和本土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不仅在技艺上,更在文化上,创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在世界精酿的舞台上,占据了自己的位置。
就连那些传统的葡萄酒国家,包括法国,西班牙,也都开始了精酿啤酒的革命,特别是意大利,现在都已变成了世界上最牛比的精酿啤酒国家之一,着重介绍一下:
就在二三十年前,你去意大利,想喝到一杯上好的啤酒---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你只会找到葡萄酒:大量的,性价比极高的葡萄酒,意大利是传统的红酒国家,但她更是一个为了美酒和美食而疯狂的国家,意大利人对吃的重视,对劝说他人也“好吃好喝”热情,以很多国家的标准来看,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其多元化,高质量的食材,考究的烹饪技艺,都是人类几千年来对吃的研究上,最登峰造极的水平,更牛比的是,意大利的极品美食,遍布这个国家的所有地方,特别是乡下田间,常常能有世界级的美食:这都是当地对本地文化和手工作坊的认同和保护,对新鲜食材的追求。
这样的国度,当然向全世界所有的地方,输出了大量的食材,烹饪技艺,还有饮食文化,其中影响最广的,当然是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 慢食运动不是说让你慢慢吃,而是对现在“速食”文化的一种抗拒,它强调保护传统,保护本地特色饮食,鼓励通过本地特色来种植和养殖,和环境的和谐相融。这是一个反全球化对饮食的破坏的运动,本地精细生产的食材,当然值得你停下来,慢慢品味。
在这样的国度里,你可以想象,精酿啤酒想不火,是很难的,她需要的,只是一个引爆点。
这个引爆点,和所有国家一样的,就是政府管控的调整,1995年,意大利通过新的法律,首先解禁家庭自酿啤酒,接着简化了啤酒吧和啤酒厂的申办和运营手续,而这个法律的时间点,和慢食运动的推广,又不谋而合,又或本来就是相互推广。
而在过去几十年,意大利人对酒的需求越来越多,但对酒精的需求越来越少了:大家都想喝到好喝的,有风味的东西,但不想两杯就醉,而意大利更是个永远创造时尚和追求时尚的国家,有本地产的充满风味的精酿啤酒,想不大卖都难。
从1995年至今,意大利已经从无到有,产生了数好几百家精酿啤酒厂,已经掌握了红酒发酵技术上千年的意大利人,只需要再熟悉麦芽汁的生产,就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啤酒,这大大的简化了他们的学习曲线,而他们对艺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让他们在精酿啤酒的生产和推广上,如鱼得水,因为精酿啤酒,它是科学,更是艺术,需要创造力,想象力,和对美的感知,这些,都是意大利人最得意和最丰富的精神财富。‘
所以意大利的精酿啤酒,从一开始,就是高大上的本地特色,从啤酒的命名,到整个产品的外包装,就开始极具美感,很多酒,仅从外观上看,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到啤酒本身,意大利的酿酒师,一开始就借鉴传统的啤酒风格,然后大量的融入本地原料和本地特色,美食大国意大利是不会缺各种高质量的香料的,更绝的是,很多酿酒师把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和原料,也完美的溶入了啤酒了,比如,葡萄汁,红酒酵母,和葡萄酒桶,被大量的融入到啤酒原料和工艺流程中去,所有的这一切,使得意大利精酿啤酒,从诞生起就充满了高大上的逼格,充满了自己多彩的个性,售价也相当不菲。
那么,是不是就是说,美国,意大利,日本这样的地方的酒,就是最好的呢?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啤酒“好不好”,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一个合格的啤酒厂,是很难在工艺和原材料上出太大的问题的,做啤酒又不是开发火箭,本身从制造上讲不是太难的事情,在酒本身上,只要做到了没有明显的问题(这对很多靠谱的酒厂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对消费者而言,很难说谁就比谁更“好”了,只能说,个人喜欢的,就是最好的,你自己就是啤酒好坏唯一的评判师。
在一些硬性指标上肯定也有要求,酒厂的水平肯定也有高下之分,但这里介绍一个概念:其实精酿啤酒之所以强调本土化,除了文化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啤酒对新鲜度的要求,这就导致了,所谓的好酒,肯定来自自于你身边的一些酒。
啤酒风格千变万化,但大多数的啤酒种类,新鲜与否都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除了一些年份啤酒和烈性啤酒),一款脆弱的皮尔森,或是一款精致的IPA,经过封装,消毒,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再经过中国低档次的仓储和物流条件,大多数早已失去了本来的风彩,而这些东西在酿造本身上并没有太多的秘密可言,国内现在一部分高水平的啤酒屋,特别是在北京和上海,完全能够,也正在酿造着同样水平的啤酒,而这些啤酒先天的“新鲜”优势,注定了就是“最好”的啤酒。
牛啤堂举办过一个我至今难忘的盲品活动,我们找来几瓶Pliny the elder,这是美国最受追捧的一款啤酒,常常是一瓶难求,在美国常常是排队限量购买,在很多啤酒网站上被评为“排名第一”的啤酒,我们根据她的特点,也酿了一批仿造版,然后专门组织了一个发布派对,请来十多位啤酒发烧友,然后让他们盲品,选出更喜欢哪一个,结果不出所料,我们自己的酒取得大胜:这不是说我们已经牛比到“赶英超美”了(当然也足够牛比),而是说,一旦不再新鲜,再好的戏也出不来了。
所以说,下次你听见谁说哪国哪国酒“最好”,只喝哪里的酒,或是说哪哪进口品牌的酒“最好”,那我可以向你保证,这人要么是个偏执狂,要么压根不懂啤酒。
The End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