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国国制颁布的背景和经过
大韩国国制颁布的背景和经过
甲午更张时期,朝鲜王朝出台了限制君权的《洪范十四条》。甲午更张流产之后,高宗李熙后来又开展了所谓的光武革命,巩固专制皇权的《大韩国国制》就是在这场革命中诞生的。那么,《大韩国国制》颁布的背景和经过是怎样的呢?
大韩国国制颁布背景
朝鲜王朝一直是一个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本无宪法可言。近代以后,开化党等势力开始提出了君主立宪的要求。1894年以后,朝鲜王朝实行近代化改革——“甲午更张”,并于1895年1月7日颁布了《洪范十四条》。《洪范十四条》明确规定了限制君权的内容,已初步具有宪法的雏形。但《洪范十四条》是在日本的压力下制定的,而整个甲午更张的改革措施也是亲日派在主导,因此《洪范十四条》的影响不大。1896年“俄馆播迁”以后,朝鲜亲日派倒台,甲午更张结束,朝鲜君主李熙(朝鲜高宗)也不断试图加强自己的权力。高宗李熙加强君权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凝聚国家的力量,为在日本和俄国的夹缝中的朝鲜争取生存空间,避免因国家涣散或受制奸臣而使国家主权遭到损害。1897年10月12日,高宗自称皇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高宗的权力逐渐达到顶峰。
然而,此时韩国也有相当多的人士仍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议会政治的道路。“独立协会”就是议会政治的积极鼓吹者。他们在首都汉城(今首尔)举行万民共同会,要求政治民主、伸张民权,韩国政府中也有不少人同情或支持独立协会的活动,如朴定阳、闵泳焕等。但高宗皇帝对于独立协会削弱君权的要求非常恐慌,一方面颁布诏敕五条,表面上同意独立协会的要求;另一方面指示御用组织“皇国协会”充当政府的打手,暴力破坏独立协会的集会,并在1898年12月底动员军队,用武力将独立协会镇压下去。独立协会被镇压以后,韩国国内无人敢问津君主立宪,君主专制逐渐成为韩国政治的主流。同时,高宗也决定以法律形式巩固专制皇权。在这种韩国政府对内压制民主、对外抵御外侮的背景下,制定了《大韩国国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