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出将入相的名臣刘仁轨生平 刘仁轨结局 刘仁轨子女
唐朝出将入相的名臣刘仁轨生平 刘仁轨结局 刘仁轨子女
回首大唐,人们往往想到流光溢彩的唐三彩,想到纵横驰骋的边塞诗,想到巍峨雄伟的大明宫,殊不知,这只是唐朝的瑰丽表象,它的内里则是唐人强烈的进取心,这正是一个伟大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大唐名将刘仁轨的豪言壮语印证了唐人的这种内里,当他听到日本军队从海上增援百济的消息,仰天大笑,“是上天要富贵我这个老头子”,千载以下,后人依旧为唐人的万丈豪情动心不已。
刘仁轨(公元602年~公元685年),出生于汴州尉氏(河南尉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出将入相型的人物,他大器晚成,却一鸣惊人,足以媲美当年雄才大略的楚庄王,因为他,改写了唐朝与日本的千年历史。今天的日本,在元旦喝着屠苏酒,在上元节的踏歌庆祝,在七夕遥望牛郎织女,在重阳节登高赏菊,这些都是唐朝传过去的风俗,在中国早已式微,在日本依旧风行全国。这一切,都与千年之前的一场海战息息相关,那就是刘仁轨指挥的白江口战役。
刘仁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寿星,享年84岁,他年轻时正值隋末乱世,烽烟四起,他又家境贫困,无法专心读书学习,但是他从未放弃自己。没有纸笔,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练习,居然读通了文史,以博学著名。武德初,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瑰准备上表论事,刘仁轨见到了他上表的文稿,为他修改了几个字,任瑰十分惊异,见刘仁轨颇有文化修养,就以赤牒方式让他当上了息州参军(赤牒授官是唐初制度,按正常程序,应是吏部先用赤笔注官之状,门下省审批,皇帝最后授旨)。不久,刘仁轨又调任陈仓尉。当地有一个折冲校尉名叫鲁宁,横行不法,鱼肉乡里,以前的地方官没人敢管他。折冲校尉属于诸卫折冲都尉府,下府的折冲校尉都是正五品下阶,小小的陈仓尉论地位与之相差甚远。但是,刘仁轨公事公办,给这位大爷以严厉的警告,鲁宁没有放在眼里,依旧我行我素。当他再度触犯国法的时候,刘仁轨把他抓了起来,让人拿棒子把他活活打死。消息上报到大唐皇帝李世民那里,顿时让天子勃然大怒,“一个小小的县尉,竟敢杖杀我的折冲,简直是无法无天”。
唐太宗召见了刘仁轨,很快弄清了事情的是非曲直,面对刘仁轨的侃侃而谈,一代名君大为折服,马上提拔他作了栎阳(今陕西临潼北)县丞。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打算前往同州(今陕西大荔)狩猎,刘仁轨及时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今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百姓昼夜辛劳,才收割了十分之一、二,现在皇上前往狩猎,各种接待加上修理桥道,动辄要用一、二万个工,对百姓的收割相当不利。如果等百姓收割完毕,皇上再行射猎,于公于私,都能兼顾”,唐太宗知错必改,将狩猎行动推迟了整整一个月,他下旨表扬了刘仁轨的谏言,“你虽然官职不高,却竭诚为民,所陈之事,甚得君心”。
不久,刘仁轨提升为新安(今属河南)令,累迁到给事中的位置。隋唐之时,给事中成为门下省的属官,驳正政令之得失,地位崇高,是个时常可以亲近皇帝的官位。好景不长,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刘仁轨得罪了当朝红人李义府,被外放到青州(今属山东)。说起事情的来龙去脉,竟是因为李义府的一桩风流韵事。李义府看中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淳于氏,此女子却是一个胆大包天的杀夫罪犯,当时正受着牢狱之苦。李义府逼迫大理寺丞毕正义释放了淳于氏,让毒杀丈夫的女犯人成为自己枕边如胶似漆的情人。有人向朝廷告发此事,唐高宗马上派人查办,派去的人正好就是刘仁轨。李义府知道刘仁轨一向的办事作风,知道自己不能心存侥幸,他很快逼迫毕正义在狱中自杀身亡。刘仁轨虽然秉公办事,苦于没有相关人证,最终未能将李义府定罪,打狼不成,反被狼咬,从此李义府将刘仁轨恨得咬牙切齿,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李义府落井下石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