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历史 晋国(四)—— 晋惠公
春秋历史 晋国(四)—— 晋惠公
晋献公继位不久后,一口气屠杀了所有公族,”人屠“恶名实至名归,越是弑杀之人,对权利越是着迷;越是身居高位,越是害怕失去。疑神疑鬼的晋献公,给了骊姬可乘之机。害死了太子申生,逼走了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
晋献公临死前,召来荀息,将骊姬和奚齐这对孤儿寡母托付给他。
看着荀息坚定的眼神,虚弱的晋献公放心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骊姬的儿子——奚齐顺利继位,史称晋侯奚齐,这位被母亲推上去的君主,死后甚至都没得到一个谥号。由于骊姬逼死太子、逼走重耳与夷吾,虽然奚齐继承了王位,可朝中的支持者并不多。
骊姬的妇人之见终究浅薄了些,从西周到春秋,任何一个诸侯王室,中央集权程度都很低。君主虽然地位尊贵,但还远远达不到,以一人对抗所有世家的程度。就算晋献公杀光了公族,但只要分封制的国策没变,这朝堂终究不是君主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就算骊姬扫除了所有的竞争者,就算奚齐如愿登上了王位,并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大将里克首先大呼不服,他主张由重耳回国继位。里克是晋国名将,是灭虢之役与征狄之役的总指挥,他与荀息关系不错,事先告知荀息:
“申生、重耳、夷吾三方势力都要清算骊姬,得到国内民众的支持,秦国也表示支持,你最好早做打算?”
荀息回答说:“受先王嘱托,作为公子奚齐的辅佐大臣,忠君之事,我会为他而死。”
“可你死了也于事无补啊!”
“我曾向先王许下诺言,即便是死,我也不会躲避。”
里克见荀息心意已决,不再多说,告辞而去。
十月,距晋献公去世仅一个月,里克发动政变。当时晋献公还未下葬,奚齐还在茅屋内守丧,里克率军队闯进来,杀了奚齐和骊姬,就算登上王位又怎么样呢,还不是想杀就杀。
荀息得知奚齐被杀,准备自杀殉主,手下人劝道:“不如拥立卓子。”卓子是骊姬的妹妹所生,荀息接受建议,改立卓子为国君。但里克没有给荀息机会,他率军攻入宫中,又杀死了卓子,彻底断绝骊姬一脉的希望。绝望之下,荀息自杀身亡,算是以死完成对晋献公的承诺。
晋国内乱引起大国密切关注。
首先是东方的齐国,此时正是齐桓公称雄中原的时候,然而势力尚未触及晋国,晋国内乱对他来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在齐国的号召下,中原诸侯组成联军,以平定内乱为由,出兵晋国,抵达高梁城。
另一个是秦国,此时正由雄才大略的秦穆公统治。逃亡到梁国的公子夷吾,与秦穆公达成协议:秦穆公帮助夷吾返回晋国当上国君,晋国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作为酬谢,这是双赢的协议。秦穆公得到夷吾的许诺后,当即派出军队,护送公子夷吾回国。齐桓公乐得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加入护送行列。
在齐、秦两大军事强国的支持下,公子夷吾顺利返回晋国,登上国君宝座,史称晋惠公。晋惠公上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逮捕里克。因为里克是公子重耳的拥护者,跟他不是一路人。而且里克接连杀死两位君主与一位大夫,杀个国君像踩死蚂蚁一样,说不定哪天就轮到我了,你活不得。
不久后,晋惠公清洗里克的同党,里克手下干将丕郑、祁举以及七位高级军官全部被杀。随着里克一党消灭殆尽,晋惠公这君主算是坐稳了。
如果骊姬还活着,看着晋惠公上位一定会拿着笔记下来,想要坐稳一个君主要分几步?
强有力的外援及时拉拢同党,组建派系及时下手,铲除异己
骊姬所作所为虽然有些小聪明,但相比真刀真枪的政治斗争却显得更加幼稚。
晋惠公刚刚登上权力之巅,以雷霆万钧之势除掉了里克一党,已经引得朝堂动荡。之前为了得到秦穆公的武力支持,晋惠公必须要割让土地给秦国。如果真割让了,岂不是正好给了重耳党派讨伐的武器?这君主还怎么当?
所以割让是不可能割让的,这辈子的不可能割让的,漂亮话又不会说,只有赖账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王位。
秦穆公气疯了,破口大骂,晋国人真没一个好东西,暴怒的秦穆公忍不住发起了地域黑的攻击,但是晋惠公深谙厚黑之道,这点程度的谩骂如隔靴挠痒。
好在秦穆公还是控制住了暴脾气,并没有因为这一次失信和晋国大动干戈。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大规模的饥荒。我们的晋惠公竟然厚着脸皮派人到秦国,请求秦穆公售粮相助,以解晋国燃眉之急。秦穆公一听真是气笑了,我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你竟然还敢来我这儿求助?谁给你的脸?想是这么想,但穆公还是召集群臣商议。
公孙枝对秦穆公说:“我看还是先给他们提供粮食,如果晋国人知恩图报,就会把约定的土地割让给我们;如果晋国国君再次忘恩负义,那么他的百姓必然离心离德,一旦政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我们前去攻打,他们必败无疑。”秦穆公心里很犹豫,又问百里奚:“要不要给晋国人提供援助?”百里奚回答说:“天灾流行,这是各国都难免发生的事情,救灾恤邻,是符合道义的,多做善事,国家会有福报的。”
当时诸国朝野,多是奉行周礼的迂腐之士,体恤百姓,以德报怨本没错,但却没有提出对方以怨报德时的对策,却指望对手良心发现,这充满理想化的教条主义,总能帮助他们的君主饱吃大亏。
国君拿着利益回国,百姓怎会离心离德?外交的根本宗旨是为了获取利益,而非践行德行,践行德行是获取长期利益的手段,而非目的。普通百姓大多短视,每当国家获取一次利益,总能获取百姓一次欢呼,大部分百姓对于利益的渴望总是比国君更心急。所以国君的忘恩负义会让百姓离心离德,实属一厢情愿。
可秦穆公本就胸怀宽广,而且臣子皆以晋国百姓为重赞成救援晋国,最重要的是还能再国际上赢得名声,最终还是决定救急。可咱晋惠公会感恩戴德吗?会知恩图报吗?
无独有偶,晋国饥荒第二年,秦国竟然遭遇了天灾,闹起了饥荒,同样派使者前往晋国,同样请求晋惠公提供粮食援助!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晋惠公站在和秦穆公相同的位置上,会做出什么选择?
晋惠公在落井下石这件事上一直没让我们失望过,他不仅没有提供救援的粮食,甚至还趁着秦国闹饥荒,派兵攻打!
晋国大夫庆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愤怒地说:“忘恩负义者无亲,幸灾乐祸者不仁,贪图小利者不祥,激怒邻国者不义。不亲、不仁、不祥、不义,请问将如何守国呢?”
晋惠公的舅舅虢射反驳说:“我们没有按约定割让土地给秦国,秦国心怀怨恨。即便卖粮食给他们,也不能平息怨恨,还会增强其实力,还是不要卖。”
庆郑说:“忘恩负义、幸灾乐祸,这些行为即使老百姓也是要唾弃的,何况是一个国家呢?对亲朋好友背信弃义,都会招致反目成仇,更何况一个与我们有宿怨的国家呢?”
自私自利的晋惠公不为所动,坚持不卖粮食给秦国,其实每个朝堂都有把名节看的比利益重的臣子,也有一切以利益为中心的臣子,关键还得看国君自己是什么人,他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晋惠公对外人耍尽心机也就算了,就算是对自己的亲兄弟,一样不放过,不管对方是谁,但凡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皆可杀。晋惠公在上位前曾答应姐姐(秦穆公联姻的晋国公主——晋献公女儿),回国后照顾好前太子申生的遗孀贾君并让重耳归国,可当上国君后,他与贾君通奸,拒绝重耳回国,不仅如此,还多次派杀手追杀公子重耳,既然上位了,就把事情做绝,别给对手留下机会。
好了,让我们细数一下晋惠公干的混蛋事儿:
对秦国背信弃义,失信秦穆公,拒绝割让河西之地对秦国恩将仇报,不仅不借粮于秦国,还趁秦国饥荒,派兵攻打和太子遗孀通奸派遣杀手追杀兄弟重耳
每一件事儿单拎出来都违背了一个明君的基本素养,何况晋惠公还干了这么多件。
但是占便宜这事儿吧,得找正确的对象,如果偶尔欺负身体单薄的老实人,对方往往会吃了这个哑巴亏,当然,也不能把老实人逼急了。但晋惠公招惹的是以骁勇好斗出名的秦军,一个弹簧压得越狠,反弹越有力。
秦国饥荒的第二年,灾情缓解,秦穆公率军亲征,丕豹主帅,秦军大举发兵,越过边境,直冲韩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韩原之战“。
关于韩原之战的细节,已经在秦国篇中详细讲述,这里就不重复说了。晋惠公被秦军俘虏,最后晋国太子圉作为人质交换晋惠公。
总之,晋惠公上位不正,品行不端,即位前几年都会为自己的王位来回奔波,勾心斗角,所以在晋惠公当政时期,晋国的扩展步伐缓慢,其综合国力并没有比秦国强多少。毕竟总共当政就7年,和秦穆公勾心斗角已经花去了3,4年,哪有什么时间去对外扩张呢?
下一章,晋国霸业一代目,晋文公——重耳出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