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历史 > >正文

​春秋时期越国谋略家商人:范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摘要春秋时期越国谋略家商人:范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范蠡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从楚到越,由越到齐,大起大落。由布衣客到上将军,由流...

春秋时期越国谋略家商人:范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范蠡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从楚到越,由越到齐,大起大落。由布衣客到上将军,由流亡者到大富翁,范蠡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宏远的谋略辅佐勾践兴复濒于灭亡的越国,灭亡称霸诸侯的吴国,创造了扶危定倾的奇迹,以“勇而善谋”、“能屈能伸”着称于世。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在春秋时期,范蠡真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

文武双全,投奔明主

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由于其出人意料、峰回路转的结局,深为后人所知,更由于充斥其中的阴谋与阳谋的变幻,使得整段历史颇有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在这个舞台上出场的人物,都值得去细细考察一番。在所有的角色当中,范蠡无疑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范蠡,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生于宛郡的内乡县,出身贫寒。父母早亡,由哥嫂抚养成人。范蠡小时天资聪慧,博闻强识,喜读书,抱负大,不喜耕作,众乡邻不齿。范蠡说:“你们怎么知道我的志向呢?”他苦读了《书》、《易》、《诗》等大量的书籍,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治国安邦的理论。范蠡不仅弄通了风后的《握奇经》,还潜心钻研了姜太公的军事书籍《六韬》和《三略》。姜太公把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作为军事韬略的“三大法宝”,对这些范蠡都十分推崇。可以说姜太公的思想对范蠡影响至深。

当时著名的理财家计然(计然,名研,姓辛,字文子,着有《文子》一书,春秋时期名人),到南阳云游,范蠡拜其为师,跟他学习经济知识和经商技巧。

范蠡在青年时就已经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而且聪敏睿智、胸藏韬略,颇有圣人之资,再加上他精通剑法,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但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选拔官吏,非贵族阶层不得做官。范蠡空有文才却不被任用。真是“思欲报国恨无门”,这种情况下,使得范蠡放浪形骸,做事办事不合时宜,往往做出许多令人吃惊不已的事情,疯疯癫癫,行为怪异,被誉为有名的“楚国狂人”,乡邻们喊他为“范疯子”。

楚荆王时,楚国名士文种(字子禽,楚国郢人)到宛任令。他学识渊博、志向远大,本想在都城升迁,但由于不是贵族出身,被发配边陲小邑做了一个邑令(相当于今日县长)。文种之才可以治国,如今治邑,自然轻松。上任不久,宛邑民顺政清。文种闲暇,四处察访。一察施政,二访贤人。当听说百里长河弟子范蠡有奇才,便遣小吏去范公村召之。小吏去范公村,范蠡不见。小吏回文种说:“村人都说范蠡是个疯子,不必再召见了吧。”文种笑道:“吾闻贤俊之士,易招疯子之讥,内怀独见之人,外遭不智之毁,你不明白,明日备车,吾亲往谒之。”

到了次日,文种乘车到了范公村,询问范蠡家住处。村人告之在村西北角。文种下车,往范蠡家走去。走到范蠡家大门外时,突然一黑色大狗从门内窜出,“汪汪”地叫个不停。

文种和小吏先是一愣,仔细看时,却是一人披着狗皮学狗吠叫。手下人便说:“这就是范蠡。”众乡邻都围着看热闹。跟班的小吏恐怕文种听了感到羞惭,就拿衣服遮掩范蠡。文种不让遮,说:“我听说过狗只对着人叫,他是个人身,却对着我学狗叫,意思是说我是个人,是看得起我呀!”于是他从容下车拜见范蠡,范蠡已知文种不是昏官,戏笑太大,已不成礼,慌忙逃去。

村人大笑。笑文种太痴,笑范蠡太疯。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范蠡是何人?

范蠡之所以要用狗吠迎客,目的就是为了试探文种。刚开始,他已知文种德政,但可交不可交,心里却没有半点把握。世事维艰,世态炎凉,心不相通,不可深交。小吏传文种召他,他避而不见,是试试文种是否诚心。若心诚,必亲自来。文种来时,他在村头早已望见,临时决定披狗皮狂叫,是试文种是否会心。文种果然悟出,谓他是圣人,在村人讥笑声中向自己行叩拜之礼,可谓大智若愚。范蠡揣测,文种既然诚心交友,会心达意,明日必定还会前来。那明日,就要试一试文种是否知心了。若是知心之人,即引为知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今乱世,能交一心心相通的朋友,即便宏图不展,也不枉来一趟人世。

当晚,范蠡将思绪整理了一遍。次日早饭后,范蠡对其哥嫂说:“今天有贤人来拜访我,请借给我一套干净衣帽。”范蠡兄嫂均为老实厚道之人,私下也常为其前程操心,前日吏来不见,昨日装狗,实在弄不明白弟弟意欲何为。换了别人,早就跑到宛城去了。还坐等邑令来谒?昨日邑令在哄笑声中离去,岂不生气,今日还能再来?但弟弟说了,而且他说的话往往很准,俩人也就不再多说啥了。兄长范水掂起篮子上市去了,嫂子在屋内翻箱倒柜,看有没有合适衣服。终于找到一件范蠡父亲生前出门见客常穿的一件旧衣,虽然大了些,但比范蠡身上穿的破衣服好多了。

范蠡刚穿戴梳洗完毕,文种就来了。两人交谈后,都觉相见恨晚,结为终身知己。于是,文种把他推荐给楚王,范蠡从此开始步入仕途。但是后来,楚国忠臣伍奢被楚王杀害的事件给范蠡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他认识到了楚国的衰落和政治的黑暗。最后,他找到文种,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两人一同弃楚国而去,投奔了越国。当时正值春秋诸侯争霸,吴国、越国的气势已经很盛,常年战事不断,越王允常正求贤若渴。范蠡和文种的到来,使越王甚为高兴,与两人纵论天下大事,深契于心,随后越王便封范蠡和文种为大夫,成为了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

从古至今,像范蠡这样的人实在是不多,“装狗迎宾”历来都是一件很罕见的事,当然,也只有满腹经纶、胸怀大略的人才会有如此作为,正如文种所以说“有才之人做事,一定会有狂妄的举动,他们往往心怀独特的见解,行为上往往会给人一种狂妄无知的感觉。”是啊!哪有一个正常的人肯装作狗来迎接贵宾的,这样岂不是拿污水往自己身上泼吗?可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了解范蠡的苦心呢?

深谋远虑,能屈能伸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后,他的儿子勾践即位。即位后,勾践用范蠡主持军事,文种主持政务,携手振兴越国。当时,吴王阖闾闻允常新丧,想趁越国人心不稳之际灭掉越国,便发兵攻打越国。但越军利用吴军的疏忽,采用偷袭战术把强大的吴国军队打得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吴王阖闾也受了重伤,回到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后,便因重伤而死。随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立志复仇。此后,吴国和越国便成无法化解的世代之仇。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想趁吴国尚未准备妥之时,先发制人,出兵伐吴,范蠡极力劝谏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但勾践不同意,誓与吴国人拼个死活。越王勾践调动全国精兵3万人,北上攻吴,与吴兵战于夫椒(太湖中山名)。结果,勾践大败,仅剩5000残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中部,主峰在嵊县西北),且被吴军团团围住,身陷绝境,形势危急。

心急如焚的勾践,左思右想却无计可施。于是就问范蠡道:“因为不听您的话我落到如此田地,眼下我们该怎么办?”范蠡之高明终于体现,没有因为以前的事情甩手不管,他深谙大丈夫能屈能深的道理,向勾践建议:“人待期时,忍其辱,乘其败……”“持满而不溢,则于天同道,上天会佑之;地能万物,人应该节用,这样则获地之赐;扶危定倾,谦卑事之,则与人同道,人可动之。”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如此,即可以屈求伸。勾践听从范蠡之计,派大夫文种赴吴求和,并以美女、珍宝密贿吴国太宰,使吴王赦免越王,勾践夫妻入吴为质。于是,范蠡随越王入吴,为臣仆3年,备尝屈辱。公元前490年,勾践、范蠡终于被放回国。

获释归国后,范蠡与文种等,为勾践制定结好齐、晋、楚,表面卑事吴王夫差,暗中积聚力量的兴越灭吴九方略,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方略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和郑旦,连同大批财宝献给夫差,以麻痹夫差。经过多年努力,越国大治。

公元前482年,夫差率吴军北上争霸,和晋、齐等国会于黄池,国内精兵为之一空。

勾践抓住这个机会,在国内举行誓师大会,出兵五万人突袭吴国,吴军措手不及,大败,连吴太子都丧命疆场。夫差闻得噩耗后,匆忙与齐晋订立和约,率军回救。勾践这次稳扎稳打,并不急于求成,他统兵避开吴国的锋锐,暂时撤回国内以待时机。

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特大旱灾,“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勾践认为时机已到,便亲率大军攻打吴国。吴越两军战于笠泽(苏州附近),越军在此战中,首次采用时髦的“夜袭渡河”方式,并运用了“两翼佯攻”、“中央突破”的战术,使得吴军受到了惨重损失,几乎全军覆没。勾践连战连捷,顺势包围了吴都苏州。周元王三年(前473),越军围困吴都已达三年之久,夫差遣使求和,勾践欲许,范蠡认为,越国有幸不被吴国所灭,长期屈辱,志在灭吴,岂能失此良机而纵敌贻患,促使勾践定下决心,最终破灭吴国。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

“卧薪尝胆”是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已经离我们有几千年了,但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津津有道!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范蠡是何人?

在这里面,每一步计划都有范蠡的谋略,他深知吴王好色贪财时,就建议勾践送一些美女与金银珠宝给夫差,这样夫差就有可能放掉他们,勾践以计行事,结果完全就在范蠡的预料之中。反之,如果没有范蠡这些明智的提醒,那么勾践必然会盲目地与夫差拼命,试想,在这种盲目冲动的情况下去打仗,怎么可能打得赢呢?这件事也与后来勾践大败吴军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也有这样头脑发达的人,能够用的智慧使自己死里逃生。

在这场战争中,勾践之所以能打胜仗与他自身那种永不忘国耻的精神有关,他不像吴王夫差那样胜利了就得意忘形,而是胜不骄、败不馁,每天吃饭之前先尝一尝苦胆,深刻地体现了他要夺回大好江山的决心。

通过以上的种种分析,越吴这场战争是一种智慧上的较量,稍有一点疏忽、粗心,那么失败的矛头就会指向你,寇“无能”永久的罪名!

激流勇退,务农经商

勾践打败吴国后,众臣争相祝贺,皆大欢喜,但是,勾践却没有半点喜悦之情。大夫范蠡看见这种情景,叹息说:“越王不愿承认大臣们的功劳,是怕功高之人以后难以领导,对那些有功大臣怀猜忌之心已经非常明显了。”范蠡在这种情况下,见好就收,请求退隐。虽然勾践再三劝留,但范蠡最终还是不辞而别了。

范蠡在临走的时候,派人送了一封信给文种,信上说:“你还记得吴王说过的一句话吗?他说‘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越王勾践的为人你是知道的。他脖子长得很长,嘴巴像鸟嘴一样尖。他既能含垢忍辱,又忌妒别人的功劳。这种人,只能与他共患难不能与他共安乐。假如你不相信我的话,现在不赶快辞职引退,那么,以后必定要遭他的毒手。”事情果然不出所料,勾践消灭吴国之后,并不论功行赏。

慢慢地,曾经与勾践一起患过难的旧臣们疏远了,连与勾践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许多大臣看见这种情景都纷纷辞职隐退。虽然文种对范蠡说的话有几分相信,但是,并不相信问题有这么严重,对勾践还存有幻想,就没有听范蠡的话,他只是抱病不朝,并没有离开。

这个时候,又有一些奸佞之臣诬陷文种自恃功高,对大王没有重赏心怀不满,所以就借故不朝,说不定是对大王异心,这样对大王就不利了。

其实,在勾践的心里,也深深地了解到文种的才干,但是,他认为吴国已被消灭,越国也已称霸,文种对自己已经没有用处了。把这种人留在身边,如果他要造反作乱,也没有人能制服得了他,最好还是将其杀死。于是,勾践整天冥思苦想,寻找杀死文种的计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勾践终于想出杀死文种的办法了。

那天,勾践亲自去看望文种,文种故意装成病得非常严重的样子,勉强支撑着迎接越王。勾践把身上的佩剑解下来,放在座位旁边,就同文种谈起话来。他们交谈了一阵之后,勾践对文种说道:“我听人说过,有抱负的人并不怕自己肉体的死亡,而是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你有七条计谋,我只运用了其中的三条就消灭了吴国,剩下的四条计谋,你准备用来对付谁呢?”

于是,文种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应该对付谁!”勾践说:“那么,我请你用这四条计谋到地下去对付吴王死去的祖宗们吧。”说完话后,他就起身走了,在走的时候,还有意将佩剑留了下来。

这时,文种取过剑来一看,只见剑匣上刻有“属镂”二字。按当时的规矩,凡是帝王持“属镂”赠送给臣下时,这个大臣就必须自杀。吴王夫差就是将这把“属镂”剑送给伍子胥,使伍子胥用它来刎颈自杀的。看来今天轮到文种了。文种叹息道:“我不听范蠡的劝告终于被勾践所杀,我是多么的愚蠢呀!”他说完后,就用剑自杀了。有人曾对这件事写道:“悲哉文种,治国之杰,三术亡吴,一身殉越。”

而范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海滨,改称鸱夷子皮,在海滨耕作,围海煮盐,捕鱼养殖。经过苦心经营,终积资达数十万,名声远扬。这时,齐人发现了他的才能,又请他出任齐相三年。范蠡具有“富好行德”思想,曾对人说:“治家能置千金之产,做官能至卿相之位,这已达到极限了,长期享受这样的荣华,是不吉利的。”于是,他归还相印,散尽家财,赠送亲友和乡邻,又悄悄离开了海滨,到陶地定居,重新经商,又拥资产千万,成了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范蠡早年曾师事算计,研习理财之道。这次,范蠡重操经商之业,自然驾轻就熟,是个行家。他每日买贱卖贵,与时逐利,没过多久,又积聚资财巨万,成了富翁。朱公的经商聚财之道,一是掌握好供求关系;二是掌握好物价贵贱的幅度;三是加快资金的周转率,所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范蠡被誉为“兵家奇才,商家始祖”。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的范蠡是何人?

范蠡死于陶。他一生中的三次迁徙,皆有英名。远播于天下,垂于后世。

兴一国,灭一国。“兵圣”孙武没做到,“智圣”诸葛亮也没有做到。但是他们似乎都有同样的遭遇“出师未捷身先死”,只活到五十出头。范蠡就不同了,他做到了。他不仅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而且还善于保存自己,直到古稀之年,寿终正寝。

范蠡的前半生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功勋卓著,应该引起重视。然而,他的后半生更值得加以总结。他的后半生是非常坎坷的,大致经历了“浮海出齐”、“耕于海畔”、“父子耕畜”、货物“交易”。也就是辞职下海、以农为本、农牧结合、弃农经商四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其资产由“十万”到“千金”,再到“巨万”的重要积累阶段。这一阶段,不仅需要与传统的“贱商”、“抑商”观念大胆地挑战,而且还需要创造出新的经商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大潮中,范蠡顺流划桨,率先驶向了改制的彼岸。为什么范蠡做官、种田、经商样样都能够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文化。倘若还有其它什么可景仰的,那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他所评价的:“富好行其德者也。”

纵观范蠡的一生,由于范蠡的出色智能,造就了春秋晚期吴越争霸的传奇色彩,而范蠡本人也凭借自己的才能,不断地向越王献计,当达到自己的人生顶峰的时候,又能够适度地掌握着进退之间的步伐,后人曾经有评论说:“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相比起来,文种的结局就有些悲凄,如此更显示出范蠡的迷人。

标签:

推荐阅读

  • ​朝鲜战争后期艾森豪威尔为何急于想停战?

    朝鲜战争后期艾森豪威尔为何急于想停战?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当时世界的大哥大,为了能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为此在暗中谋划发动战争,而朝鲜战争便是美国计划战争的一部分...

    2023-10-28 22:47:41
  • ​守卫四行仓库的国军实力如何?攻打四行仓库是哪只日军部队

    守卫四行仓库的国军实力如何?攻打四行仓库是哪只日军部队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

    2023-10-28 15:12:20
  • ​怛罗斯之战的本质是什么?东亚与内亚军事制度的较量

    怛罗斯之战的本质是什么?东亚与内亚军事制度的较量 公元751年,在位于今天哈萨克斯坦南部的重要城市塔拉兹,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军队,击溃了与之对垒的大唐王朝安西四镇兵...

    2023-10-28 15:10:05
  • ​远东战役的过程

    远东战役的过程 作战意图 远东战役前夕,日本关东军对满洲在乡军人实施了总动员,编为两个方面军、两个集团军、两个航空集团军和一个内河舰队,共计97万人,拥有坦克600多辆、火...

    2023-10-28 15:07:51
  • ​大蒙古国的疆域有多大 大蒙古国在政治,军事及文化的成果有哪些

    大蒙古国的疆域有多大 大蒙古国在政治,军事及文化的成果有哪些 疆域 漠北位于东亚戈壁大漠以北的蒙古高原地带,素为众多游牧部落、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自春秋始,先后有鬼方、...

    2023-10-28 15:05:36
  • ​雄霸一方、勇而无断的汉末诸侯:袁术

    雄霸一方、勇而无断的汉末诸侯:袁术 之时,风云人物辈出,为后世书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对于这个正处于“拨乱反治”的时代,登上历史舞台的人物往往是复杂的。心态、动机...

    2023-10-28 15:03:22
  • ​还原抗日期间地雷战

    还原抗日期间地雷战 电影《地雷战》是我国经典的抗战题材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当时民兵们经常使用的教学片。作为八路军在华北抗战中的重要战术之一,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脍...

    2023-10-28 15:01:07
  • ​缅甸军政府统治历史介绍

    缅甸军政府统治历史介绍 说起缅甸,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使我们的邻居,可以说使我们令居中最为“复杂”的一个。与我国做邻居的有20个国家,其中有14个是陆上邻国,6个海上邻...

    2023-10-28 14:58:52
  •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文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文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在位共9年,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

    2023-10-28 14:56:38
  • ​朝鲜王朝后期儒林的领导人儒学家崔益铉简介

    朝鲜王朝后期儒林的领导人儒学家崔益铉简介 崔益铉(朝鲜语:최익현,1834年1月14日—1906年12月30日),初名奇男,字赞谦,号勉庵,本贯朝鲜庆州,是朝鲜王朝后期著名的儒学家、独立...

    2023-10-28 14:54:23
  • ​耶律楚材对蒙古帝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耶律楚材对蒙古帝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1、汉化的辽贵族 辽金在与宋朝的战战和和中先后被中原文化同化。蒙古人征服他们后起用了其贵族官僚,这些官僚是最先让蒙古贵族接触...

    2023-10-28 14:52:08
  • ​全琫准生平故事简介 如何评价全琫准?

    全琫准生平故事简介 如何评价全琫准? 全琫准简介:全琫准生平故事是怎样的?如何评价全琫准?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全琫准简介 全琫准(朝鲜语:전봉준,1854年—1895年),朝鲜王...

    2023-10-28 06:32:20
  • ​古代西伯利亚属于哪个国家?为何最终归属沙俄?

    古代西伯利亚属于哪个国家?为何最终归属沙俄? 历史 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最终归属沙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本篇发文是《西欧各国进行殖民扩张的推动力是什么?对李约瑟难题...

    2023-10-28 06:30:05
  • ​唐朝司法系大臣徐有功生平及评价

    唐朝司法系大臣徐有功生平及评价 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

    2023-10-28 06:27:51
  • ​八王之乱之赵王司马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八王之乱之赵王司马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司马伦(?—301年4月13日),字子彝,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

    2023-10-28 06:25:36
  • ​日本大名石田三成生平经历简介 石田三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大名石田三成生平经历简介 石田三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大名石田三成简介:石田三成生平经历是怎样的?石田三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日本大名石田三...

    2023-10-28 06:23:22
  • ​太平天国豫王:胡以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太平天国豫王:胡以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胡以晃 ( 约1816——1856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平南人。早年与 洪秀全 , 冯云山 同谋起义。1851年(咸丰元年)12月在永安(今蒙山)任春官...

    2023-10-28 06:21:07
  • ​意大利战争背景过程 意大利战争有什么影响?

    意大利战争背景过程 意大利战争有什么影响? 意大利战争简介:意大利战争过程是怎样的?意大利战争有什么影响?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意大利战争简介 意大利战争(意大利语:Gu...

    2023-10-28 06:18:52
  • ​印度历史之笈多王朝历史介绍

    印度历史之笈多王朝历史介绍 公元3世纪以后,贵霜帝国逐渐衰落,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分裂为许多小国。这些贵霜人小王国,一部分为摩揭陀的笈多王朝所统一,另一部分...

    2023-10-28 06:16:37
  • ​东晋权臣大将军荆州牧:王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东晋权臣大将军荆州牧:王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将领、宰相、权臣。 王敦出身于琅琊王氏,在西晋时期官至扬州刺史,永嘉...

    2023-10-28 06:14:23